电影《毕业生》的拍摄的历史背景。详细一点。急用,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3 12:31:31

60年代的美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开始对维系资本主义社会运转的旧秩序、旧传统的合理性产生置疑,形形色色的反体制社会思潮风起云涌:黑人解放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反越战运动以及性解放、同性恋、嬉皮士,都体现了新一代的思想观念的颠覆性与破坏性。反体制正是60年代中后期文艺作品的主旋律。
  1967年,“新好莱坞电影”的出现,改变了行之多年的大片厂垄断制度,更多贴近现实生活和年轻人思想感情的电影出现,使好莱坞电影从纯粹的“逃避现实”消遣品逐渐变成“反映现实”的艺术品。迈克·尼科尔斯执导的《毕业生》,以一鸣惊人的姿势出现,成为这个电影变革里一部举足轻重的代表作。这部影片体现的是青年人的成长及对成年人社会的奋起反抗,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战胜迷茫,冲破成年人社会所设立的桎梏。
  本片的基调是喜剧的,但是主题确实沉重且严肃的,正是在这种“严肃的搞笑”下,影片体现了一种辛辣的讽刺感,让这种讽刺力度得到了增加。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身处社会的艺术家,对于社会的讽刺往往是善意的,也尽量将偏激的程度中和到大众都能够接受的程度,而喜剧正是这种理想的中和剂。对于一个刚刚步出大学的毛头小伙子而言,社会的秩序已经早早的由父辈们为你制定好了,这层秩序是“大人社会”的意识形态,如果这种意识形态是腐朽的不合时宜的,那么肯定将催生出一个或数个奋起反抗冲破一切的个体力量。本杰明正是影片中的这个个体力量。

出品:美国1967年Embassy

导演:迈克.尼科尔斯/ Mike Nichols

主演:安妮.班克劳夫特/ Anne Bancroft

达斯廷.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凯瑟琳.罗斯/ Katharine Ross

音乐:保罗.西蒙、戴夫.格鲁辛

第四十届奥斯卡最佳导演(1968)

第二十五届金球奖最佳影片(歌舞/喜剧类) (1968)

第二十五届金球奖最佳导演(1968)

第二十五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歌舞/喜剧类) (1968)

第二十五届金球奖最有前途新人(男) (1968)

第二十五届金球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