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师兄,麻烦解释一下佛学中对“情”的看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4:57:45
宣化上人的楞严讲记中有提到,大意是说情是一种迷障。那么亲情、友情、爱情都不要了吗?不要了会不会如同木石一般?中国是人情的社会,“绝情”后怎样生活?请说说你的看法。
还有哪些佛经谈到过有关“情”的内容?
另外请分析,“情”和“淫”的关系?
请细说
谢谢!

您好:
关于“情”;再具体说就是各种“人情”,若让一般人放弃;或者说在这个世界正常人面对各种“人情”事件,能做到“不知不觉”那决不可能。反过来说,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够将人情世故处理的恰当得体,那倒是正常;那倒是值得我们推崇、赞叹。原因就如您所说“中国是人情的社会”,实际不光是中国,整个世界也是其然。
据您所述,宣化上人讲记中有提到,“情”对学佛人来说一种迷障,或者说它同样迷障着所有人。这个意义要说起来非常深刻,那我们就简要地探讨一下。
如果人学佛后,面对“人情”问题若如您所说采取“绝情”方式、态度的话,那不是就真的“如同木石一般”了吗?实际很多人面对这个问题都有如此迷惑的。可以肯定地说:这种迷惑是错误的;或者说个别所谓学佛人,还就照着这种方式、态度去实践,去做,那他不光是错了,严格意义说,他便是“走火入魔”了。
宣化上人之所以说“情”是一种障碍,是说它障碍了我们本有、固有的,清净妙明的“自性”(关于这一名词建议您暂且不求甚解,您权且将其理解为我们最核心的cpu,实际这样比喻也极为不当,因为“自性”无相、无形、无大、无小、无去、无来等等等等以至于无法想象),因为人们无法将以“情”为代表的各种障碍从“自性”上放下、搬走,所以就必须时时刻刻纠缠在无尽的烦恼之中,当然这种烦恼也是不放下“迷障”的代价,无可厚非。
那么,一个学佛人真正将各种“迷障”搬走、放下后是什么样呢?他自在啊!他高兴是自在;痛苦是自在;他烦恼也是自在,总之无不自在,为什么呢?因为他深知,他来的,所处的是一个充满人情的世界、众生世界,他要爱惜、帮助、理解每个与他有缘的人、众生,他的一切言行要尽量符合诸众生的心愿,不能使其产生任何惊异、惊疑,他要负责于每个有缘众生。因此,他能十分得体的应付各种人情世故,这就叫做“布施”。再说具体些,他的高兴、痛苦、烦恼、等等所谓一切七情六欲行为,都是为有缘诸众生的“布施”,而这一切在他“自性”中却不留丝毫印记,这就是没有“迷障”;搬走“迷障”;放下“迷障”实相。您说说他“绝情”吗?他当然不“绝情”,反过来说,他懂得人情,他会运用人情,他平易近人;他善解人意...........这就是“绝情”后的生活。

关于“情”和“淫”的关系。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两者没有实质联系。
关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