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个字看久了突然不认识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8:51:41
怎么回事,我现在看这个世界就有这种感觉,很不舒服

这涉及到文字与含义的关系:
一、声音和图象可引发联想。
二、联想的本质是一段意识活动。
三、近似的声音和图象在不同的人或人群中所产生的联想不一定也近似。但也不一定不近似。同一人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对近似的声音和图象所产生的联想也可能近似或不近似。
四、某些声音和图象可引发群体中内容近似的联想。
五、语言和文字也是声音和图象。
六、一个稳定的群体内较广泛的近似联想就是语言和文字。
七、通常把这种对语言和文字的联想叫做含义。含义是特殊的、群体内近似的联想。
八、联想可以变化,含义也可以变化。这就是你感受到的。(你很敏锐且诚实,具有研究心理学的天赋,建议抽时间玩玩。)
九、联想的变化规律也是含义的变化规律。
十、该规律涉及到全部的人格运行,需要解释全部的相关名词及相互关系和一大堆过程描述。这些实在无法在此叙述。并非隐瞒所知。为此,sorry。
十一、你观察到了联想会变化后,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一个长期稳定的含义也会发生变化。
十二、你观察到了一个联想的形成后,也就观察到了一个含义的形成。可用一个生词或外语单词来观察。结论应该是:含义,本来就不是余生具来的,而是经历所形成的。新的经历就会产生新的含义。即使对旧的含义,有新的经历,也会变化。这种变化没有原因,只有事实。

汉字只是一种符号,一种代表着某个特定含义的符号。它作为符号本身没有太多的含义,关键在于隐含的特定意义。
从小到大,我们对认识的汉字其实已经习惯了它的笔划,比如我们写字,连笔、缺笔很多,但却不会影响我们的阅读,因为我们已经习惯将一个字作为联系上下文的整体来看,而不是严格的对照记忆中的那个原始的一笔一划的字。
因此,我们看一个字,潜意识中已经给它附加了很多外在的含义。比如“火”,看到这个字我们下意识的就会联想起烽火连天、火烧连营、风借火势、火焰熊熊等词语。我们对“火”字的理解其实是很复杂的,而这个符号简单的笔划本身蕴含的信息极少,更多的是我们记忆中可以与之联系的纷杂信息。
而当我们盯着“火”字看久了,慢慢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个符号本身,就会感觉似乎这只是一个符号,所以就会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这个简单的符号为什么会让我感觉“热”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