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流宗”一词是正规的词汇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6:52:07
我在学校讲这个词时同学讲我的,问下啊,也给点分哦
多讲点啊,我给多多分的哦

‘字派’,顾名思义,‘字’即文字,汉字,‘派’即派别,区别,有的称‘字辈’、‘班次’,四川人一般都称‘字派’,它是一个宗族或者族群用来区别从上往下的长幼次序、决定尊卑、明确称谓的,即用一些不重复的汉字,按顺序固定地排列起来,在一个家族(或族群)中同辈之人共用其中的一个字,嵌在自己的名字中,依次往后推移,这样长幼、班次就一代一代的区别开来了,否则会造成倒行逆施、尊卑不分、长幼不辨、称谓不明、后辈人与前辈人重名的现象。
‘古有昭穆而无字派’,其实到今天也还是有的姓氏有字派,有的姓氏(或族群)无字派。在宋元以前,人多起单名,所以一般没有比较规范的字派,但是各个姓氏都有‘九族’的称谓,即:始、高、曾、祖、考妣、己身、孙、曽孙、玄孙等九辈,实际从长幼的称呼可以推出十四个辈次,从己身往上推是:考妣、祖父、曽祖、高祖、始祖(鼻祖);从己身往下推是:孙、曽孙、玄孙、来孙、弟孙、仍孙、云孙、耳孙。但这些称谓最多也只能明确几代十几代人的辈次,而‘字派’则可以用‘成千上万’的汉字列出‘千秋万代’的辈序来。
字派分‘转宗’字派和‘流宗’字派,转宗就是某个时期所列的派字用完之后又回过头来,从头开始,这样后代子孙就又用祖先用过的派字起名,这样,祖宗的名字很可能又成了子孙的名字了。而流宗则是派字用完之后又往后列新的派字,一直往后流传,只要族人都按字派起名,除同辈之人外,子孙永远也不可能与祖先重名。在一个近亲族群中,只要都用字派起名,素不相识的宗亲见面时,只要相互道出姓名,马上就可以明确其尊卑、长幼和称呼。世人多用‘流宗’。用字派起名,真是家族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
‘字派’,也是族谱书上的一个组成部分。比较规范的字派多以四字、五字为句,选用表示吉祥、殷望、忠孝、祝愿等褒义字词编成略带有一定意义或无意的歌句,以便记颂,有的高水平的字派甚至编列成了具有平仄对仗关系的格侓诗。因为顺口好记,有的宗族就是几岁的碎娃也能随口背出几代人的字派来。
如:大启承祖,应宗相长。
传道宜守,至德克昌。

圣道开基雅,诗书永继祥。
礼乐堪贻厚,家国重自强。

国正天心顺,仁和永代昌。
诗书传家德,富贵连科升。

乾坤开泰运,日月正药春。
千古方声远,万物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