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是何人所写的何种词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2 20:30:49
最好是有高手写出全文!谢谢!

这句话出自出自岳飞的《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阴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筝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此词作于宋绍兴八年(1138年),七月南宋向金屈膝求和之后,岳飞虽极力反对,但因奸臣当道,朝廷仍是订签条约。因为日有所思,夜里就有所梦。因为担心家人,担心千里之外的国土,是夜回到中原的好梦却被蟋蟀的叫声惊醒了。这时的周遭万籁俱寂,正是三更时分,也就是现在的清晨三四点钟。
  作者心思重重,披衣起来,此时不仅环境清静,更是月色撩人。因为心中装填着国事,难已再寝,沿着廊阶前徘徊思虑。至如此,通过词的前两句,了了数字,概括了作者从梦醒时分,月夜环境,再到重重心思,字字皆含意境,笔笔环绕心情,无不体现出岳飞精忠报国的忠心,日不食、夜不寝的事实来。
  作者如此担心,如此忧虑,正是愁闷的结果。想到远处的家乡被金兵占领,北方又传来入侵的消息,作为挂帅的将领,不能救亲人于危难,不能援助国家于水火之中,一种难能排泄的压力和苦痛积压在心头,教人痛不欲生。
  千里道路,万般阻隔。结合多少年来南征北战的出生入死,到现在朝廷的软弱无能,一种对比下的消极令他不仅感到愤慨,更是无可奈何的伤心。
  想到自己为国为民,屡建战功,直到白发两鬓,忠心如此时这半空中的明月一样清澈可见,只是较于求和的朝廷,比及自己想要收复中原的雄心,似乎形成了有力的撞击和对比。想到自己即使奋不顾身,忠贞不屈,何处又能得到朝廷的支持?自己一腔热血,满怀壮志,却得不到共同的认可,这其中多少难言之隐,又有谁个知晓?
  词人对月感叹,心胸烦闷,无不感伤。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千年之后,我们重读岳飞这首《小重山》,如获明月之夜,我们仰首对月,静听耳边寒蛩鸣叫,想到外寇入侵、战火纷飞,家人离落失守,何处会有心情入寝?正是透过岳飞这首《小重山》,我们不仅能感受得到战争的残酷,更是能体现到一个热血军人的爱国之情,透过他居安思危的心情,我们不禁又看到了一位舍家事而国家的将帅,在轮回的精灵明月下感叹的情景。
  作者一生戎马生涯、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