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海的外白渡桥被称作外婆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7 13:04:48
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二楼回答是错误的。上海的外白渡桥被成为外婆桥是因为“民谣:摇啊摇、摇啊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妈妈给我吃年糕,外公说我好宝宝,”,民间于是亲切的称外白渡桥为“外婆桥”

外白渡桥 不是当地人听错了 听成了‘外婆桥’ 没有典故 就是听谐音了 习惯了

白渡桥

位于和沈路中段,距和县城22公里。唐以前,此地只是一个无名渡口,夏秋水涨时,南北千余米汪洋一片,南来北往行人全靠一叶扁舟过渡,平时渡宽亦有五六百米。
传说白渡桥其名与唐代两位同年出生的大诗人刘禹锡、白居易有关。民国初年,和州学者张铁安,在《重建白渡桥碑记》中就写有“唐廷缔迹,白傅留踪”句。据史料记载,刘、白向来交深,即使贬谪远离京都,仍不绝诗书往来,借以相互慰勉。唐长庆四年(824年)春,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夏,白居易由杭州刺史调任东都洛阳太子少傅。据传,白居易途中想看望故交刘禹锡,便乘车马到屯溪,经芜湖改乘船到和州天门山,再乘车马到渡口。当时,刘禹锡已等在南渡口迎接。老友相见,悲喜交加。他们先在南渡口环顾片刻,又同乘一叶扁舟渡到北渡口。下船后,白随口吟道:“和州涨水少桥横,难得使君过渡迎。”岂料刘已会意,乃接吟道:“今有圣人波上踏,来朝或可地虹生。”吟罢相对开怀大笑。白又道:“为黎民计,此处当架一座桥。”刘道:“平水季节能架木板浮桥也好。”那次,白居易着实在和州住了几日。后来刘禹锡为了志念,便将渡口命名为“白渡”。又两年后的唐宝历二年(826年)秋,刘禹锡罢任和州刺史调京都途经扬州时,正好白居易从东都也来扬州。两位老友首次同游扬州,推心置腹,肝胆相照,分外亲昵。刘不免又向白道歉:“可惜我只起个地名叫‘白渡’,架桥未成。不知何年能架成‘白渡桥’?”白安慰道:“将来总会生出一道‘地虹’来的。”于是把酒尽兴,不知所醉。当下,白就席吟赠一诗曰: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筷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即酬答一首曰: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将杯酒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