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有先天性心脏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6:23:58
大家好:
我女儿出生不到32天,因身体状况出现易醒、夜间吵闹、少睡、吐奶,并伴随有稀便等现象去医院就诊,发现有肺炎,并住院治疗检查发现有先天性心脏病。现医生说三个月定期做一个彩照以跟进状况,但始终不是一个治疗的办法,请各位好心人给我一些专业建议,我现六神无主,不知如何是好,在这里磕谢大家!!!心脏彩超如下:
心脏及血管内径(单位:mm)
右房:18.1 右室:15.6 右室流出道:15.3 主肺动脉:6.5
左房:13.8 左室舒张末:12.3 左室收缩末:4.9 主动脉:8.6
瓣口血流速度(单位:m/s)
肺动脉瓣:1.85 主动脉瓣:1.06 三尖瓣:0.92 二尖瓣:0.83 降主动脉:1.19
心功能测定
LVEF:92.3% FS:60.6%
心脏节段:心脏左位,心房正位,心室右袢,主动脉正位.
心房与静脉回流:体静脉回流入右房,肺静脉回流入左房,左右房大小正常,房间隔完整.
房室连接:三尖瓣形态及功能正常;二尖瓣形态及功能正常.
心室:右心室结构及功能正常,左心室未见明显增大,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逆向运动,运动幅度尚可;室间隔中断,左向右分流,大小:5.0mm(长轴),3.4mm(短轴),跨隔压差12.00mmHg.
心室与大动脉连接:肺动脉瓣形态及功能正常;主动脉瓣形态及功能正常.
大动脉:主肺动脉及主动脉正常,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完整.动脉导管未闭,大小:4.0mm(肺动脉端)3.3mm(主动脉端,两大血管间收缩期压差13.96mmHg,舒张期压差10.08mmHg.
冠状动脉:左右冠状动脉起源及走向正常.
心包:未见积液.
超声提示:
动脉导管未闭
室间隔缺损(膜部)
心功能正常

问题不是很严重,建议三个月复查一次.有自愈的可能.
  要能让先心病宝宝家属充分理解这个问题,我想有必要先介绍一些常识:
  一,胎儿循环:简而言之,胎儿在母体内的循环模式和他们出生后的循环模式有很大区别。几点重要的区别在于:1,胎儿的卵圆孔是开放的,卵圆孔是左右心房之间的一个窗口,胎儿循环中卵圆孔是必须要保持开放的,出生后宝宝在啼哭和换气之后,左心房压力高于右心房,卵圆孔就会很快关闭;2,胎儿的动脉导管是保持开放的,出生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也会迅速关闭;3,胎儿的肺是没有张开的,它不承担换气功能,胎儿血液的氧合由母体的脐动静脉(即脐带)来完成;4,因为胎儿的肺没有张开,因此它的压力很高,即肺动脉阻力很高,右心室射出的血液不是进入肺动脉,而是通过动脉导管分流到主动脉内。
  二,肺动脉高压:胎儿出生后肺血管阻力下降,肺动脉压力在出生后2~3天下降最快,随后缓慢降低,约在生后2周左右可达正常水平。但如果心脏内存在异常左向右分流存在,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可以使肺动脉压力的下降过程减缓,甚至使肺动脉高压持续存在。后者一般依分流的大小而定。通常而言,在出生后的2周内存在肺动脉高压是正常的生理反应,而以后持续出现肺动脉高压则应引起重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论坛”中常常遇到宝宝家属提问,“我们的宝宝目前7天,超声显示肺动脉高压,是不是应该尽快手术?”其实这种情况下应结合心脏疾病的具体情况,在出生后1到3个月内再次复查,明确是否存在真正的病理性肺动脉高压。
  然后回到我们讨论的主题,房缺、室缺和动脉导管未闭虽然是小儿先心病中的简单病种,但是它们也有详细的分类,房缺一般可分为五种类型:卵圆孔型、继发孔型、冠状窦型、静脉窦型和共同心房型;室缺则可分为膜周型(又称室上嵴下型)、漏斗部型(又称室上嵴上型、干下型、肺动脉瓣下型等)、肌部型、房室通道型(又称隔瓣后型)、混合型等五类;动脉导管未闭也有五种类型:管型、窗型、漏斗型、哑铃型和动脉瘤型。这些分类对于宝宝家属而言很难理解,但是他们可以据此对宝宝的先心病有些粗浅的了解。 有可能自愈的室间隔缺损:膜周型(直径小于5mm)、肌部型(直径小于5mm)。
  ; 对于刚刚出生1个月内的宝宝,如果超声检查发现存在房间隔缺损(直径小于4mm)或/和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