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经中的“贴经”的利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21:11:50
明经中的“贴经”的利弊,是唐朝时的!他和现在的教育改革有何不同?

唐代科举最要者有两科:一是进士科,以诗赋为主。一是明经科,则考经义。但所考只是贴经墨义。贴经是把经文贴去几字,令其填补。墨义是就经文上下句,或注疏中语出题,令其回答。此亦是测验之一种。但专习一经,字数有限,几年即可成诵,亦不易辨高下,定人才。大抵唐代考进士,旨在求取真才。考明经,则旨在奖励人读经书。进士如汉代之贤良,明经如汉代之孝廉。唐代社会重视进士,进士科遂为人才所趋,明经则为人卑视。人才既群趋进士科,自然政府也只有重用进士。因于此项制度之继续推行,而社会好尚,都集中到诗赋声律,所谓:“文选熟,秀才足。文选烂,秀才半。”此系事势所趋,并非政府有意用此无用之诗赋文艺来浪费人精力,埋没人才。后人不解,自生曲说。此与当时推行此制度之原意,并不相干。“贴经”相当于现在的填空+默写,是在考题上把一段儒家经典文章的一部分字句空出来不写,留下剩余的部分,让考生依据上下文默写出空出的部分。
这种考试考察的是学生对于经典文章的熟识程度,主要体现背诵即记忆能力,除此之外它对考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精神的领会等方面并没有太多要求,亦即常说的“死记硬背”。
现在的教育改革和新课改重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力图通过教学和考试,使学生全面的掌握知识本身及获取知识的方法,对于文章字句的背诵和记忆能力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死记硬背已经不符合现代教育方针,“贴经”和类似“贴经”的考试形式也不应该成为现代教育方针下考试的主要形式。

唐代科举最要者有两科:一是进士科,以诗赋为主。一是明经科,则考经义。但所考只是贴经墨义。贴经是把经文贴去几字,令其填补。墨义是就经文上下句,或注疏中语出题,令其回答。此亦是测验之一种。但专习一经,字数有限,几年即可成诵,亦不易辨高下,定人才。大抵唐代考进士,旨在求取真才。考明经,则旨在奖励人读经书。进士如汉代之贤良,明经如汉代之孝廉。唐代社会重视进士,进士科遂为人才所趋,明经则为人卑视。人才既群趋进士科,自然政府也只有重用进士。因于此项制度之继续推行,而社会好尚,都集中到诗赋声律,所谓:“文选熟,秀才足。文选烂,秀才半。”此系事势所趋,并非政府有意用此无用之诗赋文艺来浪费人精力,埋没人才。后人不解,自生曲说。此与当时推行此制度之原意,并不相干。

明经中的“贴经”的利弊,是唐朝时的!他和现在的教育改革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