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音乐思想的基本特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3:43:06
那位好心人能帮我找到啊(中音史开卷题800字左右)谢啦!

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孔子乐教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是培养国家所需的治国之人。音乐教育与培养人的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并且是培养完整人的最后阶段。“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从把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最后阶段,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在整个人的培养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孔子所倡导的音乐教育实际上是以“礼”为核心的教育,礼乐合二为一,从这个层面上讲,强调音乐教育的价值主要是培养思想、行为合乎道德规范,利于国家发展的治国之材。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音乐要在“仁”的中心体现。

2 、有教无类的音乐教育思想。在孔子的众多子弟中,多出自毫无阶级地位的“农民”家庭,但在孔子那里得到的是没有任何歧视的教育,把出身“卑微”的贫农子弟教育为不同程度的“贤人”。这种教育思想再现今看来仍旧有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

3 、重视审美体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3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已经把吃肉的味觉与听音乐后的审美感受作比较,并得出了欣赏音乐后获得的美感远远大于食肉后的快感。从这个例子当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孔子本人对音乐中包含的美感因素的重视与欣赏。这种对音乐中美感因素的重视至今被后人当作引用的典范。

4 、礼乐教育中音乐的审美功用和道德教育功用的完美结合。通过音乐中蕴含的美感达到音乐教育的道德功用,在这里,音乐的审美功用亦可看作是一种达到道德教育的手段。孔子的道德教育是在培养国家的人才这一层面加以强调的,但其并不反对音乐教育中所包含的审美教育功用。“子在齐闻韶,三月而不知肉味。”正是对音乐中所包含的巨大的审美功用的强调。正是音乐教育的审美功用增加了音乐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使得孔子把音乐作为人的培养的最后阶段。

1、孔子乐教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是培养国家所需的治国之人。音乐教育与培养人的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并且是培养完整人的最后阶段。“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从把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最后阶段,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在整个人的培养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孔子所倡导的音乐教育实际上是以“礼”为核心的教育,礼乐合二为一,从这个层面上讲,强调音乐教育的价值主要是培养思想、行为合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