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最后知不知道是诸葛亮用计骗他归顺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2 03:34:36
尊敬的 优天居士 你说的太对了!我是真的想知道:他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忠于汉室

若不是姜母被困,姜维也决不会留。在封建伦理道德中,“孝”的地位可说是金字塔的尖顶,上至君臣,下至百姓,莫不顶礼膜拜。“忠孝自古难两全”,如果危急关头此一人置母亲于不顾,只图自己建功立业,纵然功高盖世也不免为后人非议。但若为了救母而背主,即是“不忠”,同样会落个千古骂名。
  姜维归顺蜀国时尚是一位少年,他自幼丧父,与母相依为命。诸葛亮设下巧计,假意危及其母,“孝”字当头,姜维如何能不救?又设计使魏人误以为姜维已经投降,连姜维的至友都中计而不能理解他。如此尴尬境地,姜维百口莫辩,只能“仰天长叹,两眼泪流”。如此忠孝之臣,魏军浑然不察,其过在谁?彼弃之则吾用之,诸葛亮虽是设计之人,作为一国军师,在不伤害他人性命的前提下招纳人才也无可非议。而姜维为报答诸葛亮的知遇之恩,对蜀国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志》中对姜维投靠蜀国记载如下:

  “……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太守适出案行,维及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行,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于是夜亡保上邽。维等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纳。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入维。维等乃俱诣诸葛亮。”

  由这段史料可知,姜维离开魏国归顺蜀国,乃是遭人猜疑被弃走投无路而不得不如此。虽然后来在蜀国,他屡建战功,又深得诸葛亮等人的赏识而一直位居上将,被人评价为“一时之仪表”,但当年背魏投蜀的行为也被曾被人严词谴责过。古人孙盛评价曰:“夫士虽百行,操业万殊,至于忠孝节义,百行之冠冕也。姜维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违君循利,不可谓忠;捐亲苟免,不可谓孝;害加旧邦,不可谓义;败不死难,不可谓节;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御辱之任而致敌丧受,于夫智勇,莫可云也。凡斯六种,维无一焉。”可说对姜维的行为极为不齿。

  而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的描述中完全是另一种景象:在天水一战中,诸葛亮的计谋几次三番被姜维识破,以致损兵折将狼狈不堪;而赵云在与之单打独斗之时,对其枪法也是暗自赞叹不已。对于这样一位文武兼备的人才,诸葛亮极想收为己用,于是设计谎称要攻打冀县。姜维想到自己的母亲尚留在冀县,带兵前往解救。诸葛亮在此之时,使计令姜维众叛亲离,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然后乘势劝说姜维归降。姜维见诸葛亮又待人宽厚足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