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 为什么说同是天涯沦落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7:46:12

歌女与白居易有着同样的人生坎坷经历

  1.他们都出自京都,然有流落江州,有天涯沦落之感。

  白居易:“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司马。”
  歌女:“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2他们都才华出众,曾经欢乐富足,如今生活却一落千丈,落魄失意。

  白居易被贬谪后的生活环境:“浔阳地僻无音乐...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住地低湿,黄芦苦竹纵横丛生,无妙音,只有杜鹃啼血和猿猴的凄鸣,村笛山歌繁杂扰人,可以想象诗人的生活环境定是遭到巨大变化。曾经作为太子的老师,而今只是一小小司马,怎能不叫诗人心中郁闷愤愤不平呢?)
  歌女:命运改变前“十三学得琵琶成...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十三便从师父那学得琵琶。技艺高超,纨绔子弟争相为歌女送上锦帛,所赠送的红纱不计其数,用华美高贵的银篦子敲击节拍,日子欢乐无穷。)
  命运改变后;“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去来江口守空船...”(年老色衰,只能嫁作商人妇,然商人看重利益,丢下歌女贩茶去,歌女只能独守空船,任凭涕泗横流。)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像一根彩线,穿起了散落在文中的颗颗“泪珠”,从结构看,它是全诗两条线索的结合点,是全诗的纲要;从内容看,它是两人情感的共鸣点,是全诗的主旨。诗人写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正是为了表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唤起人们对琵琶女的同情;而诗人写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是为了表现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发郁积于心的左迁之愁、贬谪之恨,诗人通过沦落天涯的歌女的遭遇,来抒发自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因此,这两句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对被贬谪的满腔愤怒、对封建社会冷酷黑暗的揭露完全交织在一起,是封建社会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

曾经风光无限,如今黯然神伤啊。。。

一看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们就不禁会想:谁是天涯沦落人?是怎么样沦落的?“同”在何处?为什么会沦落?”如果认真阅读了课文,就不难回答这些问题。天涯沦落人是谁?一般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