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流管道计算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18 04:23:41
长度3000米,落差7米,流量420立方每小时,需要多大管径?自流,水泥管道。如果落差6米需要多大管径? 谢谢 急

人总不免要和医生、医院、医疗打交道。所有这些与人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相关的事统称为医事。前不久,一本名为《医事——关于“ 医”的隐情与智慧》的书籍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关注。该书的作者在表达自己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时说:“病人到医院看病,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身体上的问题,不是为了和医生吵架,也不是为了挑剔医生的态度。患者应该认识到,我今天去看医生,是为了让医生尽心尽力替我把病看好。但又有多少病人能清醒地看到这个问题,并这样去做呢?”

对话《医事》:抱怨没意义

2006.11.10 3版 社会周刊 编辑:王政清
作者:孔令敏

临睡前,拿起《医事》,本想随便翻翻,却禁不住随着作者陷入
对医患双方苦衷的思索中,直到凌晨两点才欲罢不能地合上书,但依
然无法即刻入睡。
这位笔名为讴歌、原名叫常青的作者,让我感触的不是她对医生
多了些鲜有的关爱,对患者多了几分设身处地的理解,而是她的客观。
果然,坐在对面的常青,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你没有像
其他记者那般一上来就诘问我:是不是你以前是学医的,所以才要为
医生说话,才要让患者去学习怎样讨好医生?”
她说:“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不喜欢对一件事情总是去抱怨。
对于医患关系,所有人都在抱怨。其实对一件事情挑剔是容易的,因
为它总是不完美的。但提一点建设性的意见却是非常困难的,而如果
有人提出些意见被别人挑剔的机会又是很多的。病人到医院看病,最
终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身体上的问题,不是为了和医生吵架,也不是为
了挑剔医生的态度。患者应该认识到,我今天去看医生,是为了让医
生尽心尽力替我把病看好。但又有多少病人能清醒地看到这个问题,
并这样去做呢?”

记者:这本书为什么叫《医事》?
常青: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患者,我写书的目的就是
希望让那些不是学医的人认识到:人的一生中,除了要经营事业、家
庭,还有一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那就是健康。身体随时有可能出毛
病,怎么去经营我们的健康,这里面不仅包括和医生打交道、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