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的描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20:27:28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作者对他进行了那些描写,这些描写体现了他什么特点

闻一多不仅爱诗喜画,在他风华正茂之时尤热衷於戏剧,入清华学堂后甚至有一个时期「奔走剧务,昼夜不分,餐寝无暇」。闻一多是个能编能导能演的多面手。他入清华学堂自编自演的第一个新剧是《革命军》,自饰「革命党人」,头角初露,成为清华园内有名的编导和演员。一九一四年,他在《打城隍》一剧中饰差役,翌年在《两仆计》中饰律师,后又在《兰言》中扮演老母亲,戏路甚广。一九一六年十月清华园举行全校汇演,闻一多这个班表演《蓬莱会》,其中他扮演一头驴,那驴「振耳长鸣,众皆失笑」。

体现了他对学术研究孜孜不倦、废寝忘食、执著、严谨的特点。

呐、我们刚上完这篇课文,老师讲过的~

闻一多故居,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南区鱼山路5号中国海洋大学校园东北角,该建筑建于20世纪20年代,具有南欧建筑风格,砖石结构,地上两层,有地下室和阁楼,屋顶呈四面坡状,占地面积214平方米,建筑面积607平方米。闻一多住于南面一间房子,面积约20平方米。1930年8月,他应聘来到青岛担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一直到1932年夏,就住在此楼内,故此楼又称“一多楼”。1984年,青岛海洋大学将此楼辟为闻一多旧居展室,楼前立有闻一多塑像,并镌有其学生臧克家撰写的碑文。该故居现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本段]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是一个特别爱国的人。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蕲水县(今浠水县)下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上海)。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赴美国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