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写一篇题目是读《三国演义》谈魏国兴亡的文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5:52:02
400字左右,兴在哪,亡在哪,都要有重点事例和关键词,关键语句。多谢了!!!

兴也司马 亡也司马 你写事物的两面性就对了

路过

楼上

此魏乃曹魏也
非战国之魏啊
你这是......

打死的

春秋末期,魏赵韩三分晋国,初步奠定了魏、赵、韩、齐、楚、秦、燕七国并立的战国局面。战国初期,魏国政治、军事、经济实力强大,为三晋之首,地形险要,大有称雄天下之气势,魏国又是一个人才云集的诸侯国,因此,魏国占有地利、人和之优势。然而,魏国建国初期几代国君连续性弃才不用的战略失误,导致了魏国的衰败,并最终走向被秦国灭亡的悲惨境地。
魏文侯,魏国的第一代君主,在他主政时期,魏国人才济济,文有翟璜、李克,武有西门豹、吴起,是位有为之君,如果说他有人才失误之举的话,那就是弃乐羊而不用,乐羊,早期受魏文侯之命,收复中山国,功盖一时,然而,魏文侯认为他过于残忍,为建功弃父子亲情于不顾。功成之后,收了他的兵权,封他为灵寿君,当金丝鸟一样圈养起来,埋没了一方英雄。
魏武侯继位之后,自毁长城,对镇守河西的吴起不甚信任,将吴起留中不用,打算另任河西守将,吴起惧杀,逃往楚国,使铜墙铁壁的河西忧患骤现。
魏武侯逝世之后,魏惠侯继位,这是一位比其祖父、父亲存在更大人才失误的国君,他虽然在继位之初,下求贤令,想招纳四方英豪,但他不识人,不用贤,在他主政时期,魏国产生了严重的内忧外患,对外战争的一连串失败使魏国彻底沦为战国时期的二流国家。第一、不用卫鞅(即商鞅),相国公叔痤临死前,极力推荐卫鞅,说他虽年幼,却有经天纬地之才,要么大用,要么杀之,而魏惠侯却当作是他临死前的一席昏话,使卫鞅不得不无奈地投向秦国,卫鞅在秦国时,厉行变法,奖励耕战,使秦国国力大增,基本上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基础,后来,卫鞅对魏国发动进攻,用诈骗之计夺取魏国河西,使魏国不得不放弃安邑,迁都大梁。第二、不识庞涓之诈,不识孙膑之能。庞涓,孙膑辞鬼谷子下山之后,都先后到了魏国。魏惠王认为庞涓为天下奇才,封他为元帅,将兵权交给他,封孙膑为客卿,当庞涓忌孙膑之才,担心他危及其地位而阴谋陷害时,魏惠王不分青红皂白,一味相信庞涓,对孙膑加以迫害,最后使孙膑诈疯逃往齐国。后来发生的桂陵、马陵道之战,孙膑用围魏救赵、减灶之计打败庞涓,庞涓自刎,太子申自杀,魏国彻底被削弱。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