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做心脏交换手术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22:56:13
在学生物时,讲到心脏,有人说心脏不可以交换,如果交换了,不就死了吗
不过我想现在科学这么发达,应该可以做吧
谁知道的告诉我,顺便说说理由,举些例子,谢谢了

探索
  1956年,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胸外科首创者,著名外科专家赵士杰教授成功实施了狗头移植实验的研究,并获得移植后存活5天零4小时的国内最好记录,从此开辟了我国器官移植领域的先河。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心胸外科专家\哈医大二院夏求明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始了具有挑战性的心脏、心肺移植领域的探索,先后确定了心脏移植的基本术式,探索出心脏移植术后抗排斥反应的有效治疗方法,为我国心脏移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2年4月26日由夏求明主刀,哈医大二院的上百位专家,20多个科室通力合作,为多年扩张性心肌炎患者———哈尔滨市太平区东风镇农民杨玉民施行了东北地区首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术。一年以后,杨玉民回归社会,自食其力,并于第二年喜得“千金”。如今杨玉民术后已健康生活14年,成为亚洲心脏移植后健康生存时间最长的人。
  发展
  以此为起点,我国心脏移植工作由低迷状态进入崭新的临床阶段。
  哈医大二院在首例心脏移植后第二年,即1994年2月,又成功地为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镇中学优秀教师于文峰进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术。在术后12年中,他担任高三年级主任,带三个高三班,比其他老师工作量都大,精力充沛,看不出是病人,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
  2000年,哈医大二院又成功为57岁的作家杨孟勇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完成了我国最大年龄的心脏移植病例。术后,杨孟勇满头银发变成了黑发,容光焕发。在杨孟勇《活下来再说》一书中,充分表达了他对哈医大二院给予他第二次生命的感激。
  成熟
  在大力发展心脏外科临床手术的同时,哈医大二院心外科的专家意识到体外循环、心肌保护是心脏外科发展的基础,反复进行了大量动物实验研究,对缺血性心脏停跳、含钾冷晶体心肌停跳、冷血钾停跳、温血钾停跳等心肌保护方法的系列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家科委给予肯定认为是国内最先进的,进一步奠定了哈医大二院心外科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主动脉窦瘤修补术,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纠治术,冠状动脉搭桥术,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等相继成为医大二院心外科常规手术。Rastalli手术、Fantan手术及Bantall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医大二院心外科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及大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领域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