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 孔子 为什么没被重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4 07:02:33
两千多年前 孔子 为什么没被重用?(现在的人们更不可能用孔子的思想来治国)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思想之伟大。
个人观点:以前的人和现在的人都一个样。管他封建 迷信 还是不迷信。
主要原因就只有一点人们都知道,善良会被欺负(学了孔子的思想就会变善良),被欺负了整个国家都没了,自己国王地位也就没有。所以没人要重用孔子。

孔子主张恢复周礼,而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都有称霸的野心,如果遵循周礼,那么他们的斗争也没有意义了...

孔子他主张的是仁道 但真是生不逢时,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诸侯们喜欢拿他那套东西治理手下,但不喜欢拿那套东西对外
但孔子的儒家思想也得到了一定的传播和认可,只是他本人没有
像样的工作岗位而已。其实,耶稣也是个游走于各地的散人……

我不喜欢他...

因为那是封建社会,再赶上百家争鸣,所以孔子的贡献在那时不是很突出

孔子是一个文人,他看不起庄稼人,不予庄稼人为伍,而且比较高傲、自大。常常想办法为难他自己认为比他笨大的人。同时她也是相当的迂腐。

有人问孔子的学生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即周文王、武王所创立的文化精神和精髓,没有消亡而是藏于民间,也就是说孔子的学问和政治主张来自民间,根源在周人的文王武王。而孔子一生所追求的“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等级制度下的和谐本身,就是周公旦的制度精髓。
而孔子所处于的时代,正好是春秋末期,是周公制度的瓦解崩溃时期,社会呼唤者同时代相适应新的制度,历史正逐步向秦帝国的帝国制度过度。所以到孔子晚年说“予欲无言”“不复见周公”说明经过一生的尝试和失败,老人家在生命的终结前夕,再也没有心力去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了。
所以孔子的政治理想是回到春秋初期,而历史是不会倒流的,这是孔子的历史局限。但是孔子的思想中依然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今天继承和适用的宝贵遗产,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就人与人之间尊重的国际标准,这也是孔子思想之伟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