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讲讲邓小平留学法国的故事吗。。。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7:58:43

1,他去过法国里昂市。
2,他基本不会说法语。(只会简单的问候语)
3,他在法国没上过正规的大学。

国内美其名曰说邓来法国勤工俭学,其实只是来勤工了~哈哈
以下是从别的地方copy过来的~

1920年10月21日,邓小平和其他中国 留学生入巴耶中学学习。但是,5个月后因费用无法自己负担,不得不离开中学,“俭学”不成,只好“勤工”,但是,邓小平决然没有想到,此次离开校门,就再也没有迈进法国学校的大门。“俭学”的希望破灭了。

勤工俭学这个出国留洋的初衷,在现实面前被抛得越来越远,邓小平等首先不得不打工,以维持自己的生活。他也未能想到,这种打工一干就是4年多。

第一个做工之处是法国南部重工业城市克鲁梭的施奈德工厂。“工种”是轧钢车间的轧钢工,进厂注册日期是1921年4月2日,编号是07396。76年以后,来华访问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将邓小平在法国勤工俭学时使用过的工作证件亲手交给江泽民同志,并说:“我仔细地找过施奈德工厂的档案。”江泽民同志接过镶在镜框内已发黄的工作证件时,非常高兴。他回赠希拉克一首他亲笔书录的唐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可以想象,轧钢工的劳动强度极大,而且十分危险,工时又很长,这对于不满17周岁,身材矮小的邓小平来说,是多么不堪重负呵!然而,做的是苦工,挣得的工资却十分低廉。显然,温饱还是解决不了。后来,邓小平在谈起这20多天的轧钢工生活时说:在克鲁梭拉红铁,做一个月的苦工,赚的钱连饭都吃不饱,还倒赔了一百多法郎。

我们从邓小平入厂前的一个月(1921年3月3日,这是迄今为止搜集到的邓小平最早的照片)的留影看到:他虽然穿西服、扎领带,仍然是一个身材不高,脸上挂着学生气的青年。

第二个工作之处是在巴黎运河边上的一家专门制作扇子和纸花的香布朗工厂。“工种”是“扎花工”,就是用薄纱和绸子做花,然后把花扎在一根铁丝上。邓小平经过了5个多月的“失业”,于1921年10月22日来到这家小工厂做工。扎花所得仍旧很少,一般的女工每天可挣两个以上的法郎,熟练工每天才挣得10多个法郎。况且这还不是固定工作,两个星期以后即11月4日,邓小平和同学们被工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