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为什么不会一直保持原运动状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3 11:00:25
用绳子拉一物体上升,在某一时刻绳子断裂,显然,物体会上升一段时间再下落.但惯性为什么不能永远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呢,也就是说惯性保持的运动状态在力(这里是重力)的作用下会改变.但又不是马上改变,有"一段时间"这个情况怎么理解?

因为物体在那一段时间受空气阻力的作用,而力才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所以唯一的力是重力。当物体达到最高点时,不受惯性作用,只受重力作用,所以下落。一段时间其实就是对惯性作用的消耗

I 力 学

质 量

一、牛顿以前人们对质量概念的认识 在很早以前,人们在研究物体的惯性运动时,就曾探讨过打破惯性运 动时外来原因与运动变化的关系问题.伊壁鸠鲁就认为:快慢现象的产
生,是由于有还是没有发生碰撞.这样,就把原子在虚空中运动的方向和 速度的改变与作用力联系起来,当然这还只是一种定性的思辨性思想,但 这里也已孕育着质量概念的有关思想.
伽利略在否定亚里士多德将速度与力相联系的错误观点后,首次提出 了加速度的概念,从而把加速度与作用力直接联系起来,他指出,作用力 按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变化而成正比例地增加,这里伽利略已具有静质量的 概念,即物体含有原子数量的多少.但伽利略时代还不能区分质量与重量 这两个概念,常把二者混用,而且还没有明确地提出质量的概念.
最早提出质量概念的是弗兰西斯•培根.他在 1620 年出版的《新工 具》一书中,把质量定义为“物体所含物质之量”,并提出“作用力依赖 于质量”,从而把质量与作用力联系起来.

二、静质量概念的形成

牛顿在接受了从古原子论者直至伽利略和培根关于静质量概念的论 述,他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中明确定义了物体的静质量,即质量是
“物质之量”,是由其密度和大小(体积)共同量度.也即质量是指物体 含有物质的多少.在这里牛顿用密度和体积来定义质量,而不像今天我们 是用质量和体积来定义密度,因为在牛顿时代,密度和体积是比质量更为 简单的物理量.按照牛顿这种定义,说明物质是由不变的、不可入的、不 可分割和具有惯性的原子组成的;质量就是物体包含的原子数量的量度; 物体的体积愈大,原子的排列愈密,它所包含的原子数愈多,其质量就愈 大.
在现行的初中物理教材中,我们还是沿用了牛顿关于质量的定义,即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这种定义方法对于初中学生容易接 受.但对于这种定义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方面:①这种定义只是一种对静 质量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