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7:40:11
包括:建立新经济关系的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原则、经济运行机制、作用和效果

其实没那么多的区别
战时共产主义其实就是“一切为了前线”。战时共产主义并不是单纯的经济政策,而是一种紧急的战争政策。它要求整个国家,全部的财力物力人力绝对的去为战争服务。因此,我认为战时共产主义不存在生产关系、分配等问题。

至于新经济政策,其实和我们的改革开放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总体来说,就是国家的发展程度特别是经济远远没有达到社会主义国家应该达到的标准,但是在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的情况下,不得不以有条件的部分恢复资本主义生产这一过渡形式去发展经济,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打好基础。

新经济政策的生产关系是商品与货币,实际上是尊重市场原则。
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存。(比如说经济命脉由苏维埃绝对控制,但是其他的一些还有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就依靠资本主义生产)
分配原则以按劳分配和平均分配为主,同时还存在按生产资料分配。

至于新经济政策怎么推动的,这个我不太了解,但是肯定费了很多事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就对此有描写,当时甚至有人怀疑这个列宁是不是真的。不过列宁把道理跟党员和工人农民说清楚了,事情办起来就不难了。

作用和效果:首先就是缓解并最终解决了苏俄的经济政治危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然后肯定经济复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工业生产恢复并发展,同时还和西方关系缓和(相对的)。

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不同点:
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新情况,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情况下实施的.
目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实现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实施新经济政策是为了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工农联盟,以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包括余粮收集制,企业国有化,实物配给制和劳动义务制;新经济政策包括固定粮食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战时需要,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