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小论文 约700字左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0:31:50
千万不要苏轼《江城子》的

李白(701—762)字太白,凉武昭王九世孙,蜀人。天才奇特,游长安,贺知章见其文曰:“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论当世事,诏供奉翰林,眷遇甚优。因忤杨贵妃,放还。永王迫致之府,起兵,白逃回。坐永王府僚当诛。先是尝救郭子仪,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诏长放夜郎,赦还。客当涂令李阳冰所。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其诗纵横变化,凌云百代,所谓天授,非人可及。特天性不羁,故放浪于诗酒间。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鉴赏提示] 李白的《天门山》是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可能是他出蜀漫游时的作品。开头两句,诗人以自己奇异的感觉,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壮美的江山胜景图;末尾两句则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悠远的情趣。全诗意境开阔,层次清晰,形象生动。
  杜甫(712—770),字子美,出生在洛阳附近的巩县,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约从二十岁起,开始了将近十年的漫游生活,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结识了不少同时代的著名诗人。天宝五年(746),诗人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到长安,但进取无门,生活贫困,十年后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安史之乱叛军陷长安时,诗人在逃亡途中被俘,脱险后到达肃宗驻地灵武,授官左拾遗,不久即被贬弃官。此后转辗到达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其间一度在四川节度使严武幕府任参谋,阶官是检校工部员外郎。永泰元年(765)诗人离蜀东归,又因四川兵乱留滞夔州,大历三年(768)始出峡,漂泊于今湖南、湖北一带,不幸客死郴州途中。
  杜甫一生,经历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他的足迹遍及半个中国,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逐渐接近下层人民群众。他的作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写出了时代的呼声、人民的要求,以及祖国河山的壮丽,因而为后世称为“诗史”、“图经”。杜诗以沉郁顿挫著称,诗人自己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他的创作除了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外,还有深厚的学习基础。诗人绝大部分的作品在艺术上千锤百炼,精工周密,创作态度异常严谨,堪为后代诗人楷模。杜甫和李白齐名,也称“李杜”。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