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快!!!现实生活中“引婴投江”的现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23:30:40
快啊 追加分 明天就不要了!!!

比如家长强迫孩子去上他们根本不感兴趣的培训班,这实质上也就是“引婴投江”。

家长对自己孩子期望太高了吧

有个路过江上的人,看见一人正拉着小孩想将那小孩丢进江中。小孩在啼哭。过江人问那人为什么(要把婴儿丢进江中),回答说:“这是因为他的父亲善于游泳。”他的父亲虽然善于游泳,他的儿子难道就善于游泳(了)吗?这样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谬的!
一是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而不能靠先天的遗传。决不能强迫他人去做他做不了的事。
二是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或事物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改变,否则就会酿成大祸。

“引婴投江”的寓言:“有个楚国人要将一个哇哇啼哭的婴儿投入江中。旁人问其故。他说:‘婴儿的父亲擅长游泳,婴儿也自然善游了。’这个寓言故事当然只是个笑料,但生活中类似这个楚国人的人也不是没有。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某人武断地下结论‘当然怎么样,当然怎么样’。这些结论初听时觉得有道理,但仔细斟酌一番,往往是谬误百出,不堪一击。这些凭‘想当然’下结论的人,不也是和那个楚国人一样可笑吗?”再比如我们要批判教条主义的危害性时可引用一则笑话:“某生之父嘱生在校一言一动,必须仿效其师。生领命回校。师吃饭,生亦吃饭;师散步,生亦散步;师夜读,生亦夜读;师不觉好笑,生亦仿笑;师大笑,生亦大笑;师连打三个喷嚏,生不能为,乃鞠躬敬谢曰:后人永远超不过前人,先生毕竟有绝密新招,难学呀难学!”然后生发议论:“那些遇事就只看上级文件、只相信书本的人,我想也和这个陈腐可笑的书生差不多。盲目地相信理论,不结合自身实际的学习理论,怎么能使事业获得成功呢?”

孩子的哭闹引来了大人们,也包括他的爸爸。孩子的父亲对此很生气,但他是个善良的人,因为没有发生事情,就没有追究。他认为这个引婴投江的人很有好奇心,是个可造之材,就教给他知识。那人不负众望,苦学之后,考取了进士,为国家效力,也因为他有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而被重用

家长强迫孩子做大量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