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 的主要内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5:20:55
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 的主要内容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开头形象地描绘了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本文属报告文学,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言献策。在表现形式上要求把握三点:一是对比、拟人、排比三种表现手法;二是多种表现方式的运用;三是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

文章通过中国西部著名的罗布泊从如仙湖的广阔水域迅速干涸为沙漠的悲惨现实,探索这一变化的原因和过程,批判指责了人们对大自然的随意破坏,并警示人类若还不以此为戒、保护和抢救自然,人类必然将面临更大的灾难和惩罚。本文说明了罗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来人为的悲剧,来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从文体上看,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本文的真实性可以从两方面来表现。一方面是真实的再现眼前的所见所闻。作者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叙述事实、列举数据都真实可靠。文章从第十五自然段开始,引领我们看到“号称千年不倒的胡杨林”,看到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引领我们来到罗布泊的边缘,看到“大地裸露的胸膛”,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在作者的心被深深刺痛的同时,我们的心何尝不被深深刺痛?另一方面真实性表现在资料来源准确,内容准确无误,有一定的权威性。文章引用了中国了《汉书·西域传》及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两书中的有关资料。对比眼前的事实,我们只有痛苦:昨日的仙湖成了永远的、遥远的仙境,成了无法重温的梦……但是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它应该是是富有文学性的。而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即使引用史书,引用前人著作,也必须注重形象的描绘,让人重温历史,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形象地描写了今日罗布泊,特别是对枯死的胡杨林的描绘,对罗布泊荒漠的描绘,运用拟人、比喻、排比及对比等修辞手法,写得形象鲜明,情境凸现,饱含痛惜之情,使文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例如,“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