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禾人面方鼎内壁有大禾二字,是因为__________而做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6:25:39

“大禾”铭文,字体结构方式与商代后期中原地区甲骨文中的同类字完全相同,属同一文字系统。其读法,按商代习惯可作“禾大”,亦可作“大禾”。

大,《说文》:“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它是一个形容词,与小相对,有在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力量、强度、程度、规模、思想品德、技艺水平等方面超过所比对象的意思。

禾,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认为,其“上象穗与叶,下象茎与根”,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它本义是指粟,即所谓小米。《说文》:“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吕氏春秋·审时》:“得时之禾……其粟圆而薄糠,其米多沃而食之强。”后引申为粮食作物的总称,又禾苗特指水稻之苗。在商周甲骨文、金文中,“禾”字又与“年”字互通。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归纳,武丁至廪辛卜辞的“受年”与武乙文丁卜辞的“受禾”是同一个意思。《东目目尊铭》:“唯东目目惠于金,自乍宝彝,其万禾年,子孙永保用享。”杨树达《耐林庼金文说·东目目尊跋》:“铭文以禾为年,与《中簋》同,年字本从禾也,彝铭有省形通用之例。”

又“禾”字与“和”字,在古代是相通的。《吕氏春秋·必己》:“一上一下,以禾为量。”高诱注:“禾,中和。”俞樾说:“禾,当作和。”于省吾也证明说:“禾乃和之借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的《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自赵献书燕王章》:“赵之禾也,阴外齐,谋齐,齐赵必大恶矣。”这个禾也当作和。

铭文之“禾”字,也许具有上面所释的“禾”与“和”两种意思。湖南是中国著名的适合于人类居住的鱼米之乡,特别是宁乡一带,处雪峰山、衡山余脉与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适宜水稻为主的各种粮食作物生长。可以想象,在商代这里就是一个盛产粮食的地方,其产量高,质量好,因而人们以“大禾”称之。

大禾这个地名,到后来成了诸侯国名。殷墟甲骨文中,有“上丝 禾侯” ①的辞句。上丝是人名;,上部为一目,当有见、看、视一类含意;侯,在殷商是指邦境边的诸侯②。卜辞中的“禾侯”,与“杞侯”“犬侯”“先侯”等一样,是商的一个诸侯无疑。卜辞大意就是“上丝会见禾侯”。这个禾侯国,未知位置所在,然与“大禾”方鼎铭文正可互相映证。也就是说,它就在湖南宁乡一带。可知 “禾”不是族徽,而是实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