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语文文言文翻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5:06:56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比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有哪些思想上的进步?
快点。急需要!5分钟之类哦!!!!答了我再加10分

《孟子·梁惠王下》里“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主题定格于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来源于民本思想,是针对封建君主提出的基本要求。
孟子说的“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个是以从政者、君王的角度来说的。是说君主能够听从自己儒学的主张,实行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政治政策。而且孟子强调了这种政策的效果“民亦乐其乐”“民亦忧其忧”,百姓也倒过来会关心君王,讲的是一种君民交流、朝野互动。最终的终极结果“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是从统治者的角度看问题。

范仲淹的就简单多了,纯粹是表达一种普通文人的个人境界、思想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一个顺序关系,孟子是与民同乐,而范仲淹是天下之后才乐,境界更高,难度更大,而且不强调互动交流的,即使得不到理解,也要坚持。不象孟子说的那样,有一个“王天下”的终极目标,范仲淹纯粹是一个品格上的要求。 如果说孟子强调的是交流互动、兼济天下,范仲淹强调的就是修身慎独、独善其身。
范仲淹把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升华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从“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与民同乐同忧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他注入了更为强烈的使命感和自我牺牲精神,而且,也更具有一种浓厚的悲剧意识。

孟子说的是自己的欢乐全系于国家,国家昌盛就乐,国家忧患就忧;范仲淹则说,在天下未乱之时就开始忧虑,在天下太平之后才会安乐,他的安乐已经没有自我的存在,一心都在江山社稷。

一楼说的很好,把分给他吧。。

我已经超时了
所以我答了也没用
只有说:“对不起哦。”

《孟子·梁惠王下》里“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主题定格于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来源于民本思想,是针对封建君主提出的基本要求。
孟子说的“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个是以从政者、君王的角度来说的。是说君主能够听从自己儒学的主张,实行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