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是注重孝还是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1:51:46

忠与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忠孝之序,忠为先,精忠报国是我们的天职,也是我们的荣耀!忠孝难两全时,选择忠,忠则尽命,喻孝于忠;如果二者可兼为,也要重视孝,孝当竭力。

平时都是说,忠孝不能两全;难道你听说过,孝忠不能两全吗? ”忠“在前肯定是先忠后孝了?

提个佐证,玩笑一下,听听郁钧剑的《说句心里话》

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
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
说句实在话我也有爱
常思念梦中的她
梦中的她
来来来既然来当兵
来来来就知责任大
你不扛枪我不杠枪
谁保卫咱妈妈谁来保卫她
谁来保卫她
说句心里话我也不傻
也懂得从军的路上风吹雨打
说句实在话我也有情
人间的烟火把我养大
来来来话虽这样说
来来来有国才有家
你不站岗我不站岗
谁保卫咱祖国谁来保卫家
谁来保卫家
来来来话虽这样说
来来来有国才有家
你不站岗我不站岗
谁保卫咱祖国谁来保卫家
谁来保卫家
谁来保卫家

看到了吗? 有国才有家,有忠才能孝。

忠。
古代把一个国家作为一个家庭,皇帝是父亲,人民是子(民)。认为孝子必会忠君,所以才说“百善孝为先”,其实还是想大家忠君。

忠孝应该是都注重的
我觉得从个人角度来说肯定是要追求忠孝两全,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古人也会变通,不会提倡愚忠或者愚孝.

如果存在偏重某一方的话,那应该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出于对政治需求的考虑,比如改朝换代.
魏晋时期,司马氏篡位之后就是提倡以孝治天下.因为如果提倡忠的话就是自己打自己耳光了.当时如果被检举不孝是可以直接砍头的

忠孝不能两全,则舍身取义,忠字为重了。

百善孝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