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斯勒这么大的公司为什么说破产就破产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3:03:47
谁能详细的分析下?

戴姆勒--奔驰和克莱斯勒合并案分析
1998年5月7日,德国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与美国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正式宣布合并,新公司的名称为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戴姆勒-奔驰公司占有新公司股份的57%,克莱斯勒公司则占有43%。两大公司合并后的市值高达920亿美元。
当时,汽车工业全球化的趋势已日渐明显,各国汽车生产商的产品出口量逐年增长。但出口产品在销售地的售价在关税、运费等影响下无法降低的问题已呈现在各大汽车生产商面前。于是跨国跨大洲的汽车生产商之前的合并意向悠然萌生。
施伦普¬¬¬——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前任总裁,他于1996年登上了戴姆勒-奔驰公司总裁的宝座。上台伊始他就对奔驰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了修正。施伦普认为,在全球汽车业发展的当时,只有通过具有雄厚资金企业的联合并且使产能达到经济规模才能保证高研发费用的平摊,进而确保继续生存。因此他试图打造一家全球性大型汽车公司。从那时起,戴姆勒-奔驰就开始在全球搜寻着可能的合作对象。董事长于尔根*施伦普一眼就看上了美国第三大汽车工业企业、著名的克莱斯勒公司。1998年初春施伦普飞往美国,只身走进了克莱斯勒公司总裁伊顿的办公室。据媒体报道,他们两家"一见钟情",两位总裁关于两大汽车合并的问题仅用了17分钟就达成共识。施伦普事后曾自豪地谈到:"他们甚至连一杯咖啡也没有喝完,就把合并的事情搞定了。在那之后,他们敲定了一桩360亿美元的天价合并,这也是商业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跨文化合并。"两大公司总裁曾信誓旦旦地表示,新公司将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并为超大规模的跨国整合提供样本。
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我们用SWOT分析方法来分析戴姆勒--奔驰公司的处境:
优势 劣势
1. 合并后欧美两条生产线同时运作,降低成本
2. 两大车系,两种风格,技术共享
3. 品牌互补,覆盖各细分市场 1. 文化差异,导致管理理念截然不同
2. 两公司地域分隔过大,执行力及效率降低
3. 品牌定位困难
4. 合并谈判草率,无法兼顾细节
机会 威胁
1. 汽车产业全球化趋势加速
2. 克莱斯勒公司走下坡路
3. 全球汽车需求量增加 1.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