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最能表现莲高贵品质的是哪一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2:30:03
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牡丹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最能表现莲高贵品质 。
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 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最能表现莲高贵品质 。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

世人爱牡丹,这是引用武则天的典故,武则天喜欢牡丹,所以底下百姓为了巴结女王也声称爱牡丹,希望得到女王的赏识,说明世人贪慕名利;

陶渊明爱菊,是唾弃潜规则的一种做法,因为不喜欢被剥削压迫,又没有能力揭杆而起,所以只好选择隐居。菊花也有生不逢时,孤芳自赏的意思。

这样写是为了标榜作者的口味与众不同,也反映了作者难堪尴尬的现实处境,
用爱菊的陶庸明的话说,他这个作者就是为了五斗米折腰的奴才。
用爱牡丹的百姓的话说,他这个作者就是个不求上进贪图安逸的败家子。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