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站仪放样,使用后方交会的方法的步骤是怎样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6:29:18
其中格网因子改变和不改变有什么具体的要求,若要改变改变格网因子,其中的高程因子和比例因子是如何确定的?

全站仪使用后方交会的步骤是,先给一个点号用于保存交会出来的点坐标,然后分别选取两个已知点、并测量距离,仪器经过交会计算出新点坐标及残差显示出来,看残差值在你能够接受的范围点确定,这个点就保存了下来。
一般不使用格网因子。关于格网因子的文章在http://www.yuhangyq.com/acin/grid.htm

关于全站仪的格网因子设置及注意事项
一、格网因子的概念
大家知道,地形图(坐标格网)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上相应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测站高程面上)一般是不相同的,其比值就称为格网因子(GRID FACTOR)或格网比例因子(SCALE)。为了将地面距离归算到地形图上,以便计算平面坐标,首先必须将地面上的水平距离投影到平均海水面(或参考椭球面)上,然后再将海水面(或椭球面)上的距离按照地图投影的规则投影到地形图平面上(我国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关于格网因子的计算公式如下:
高程因子=HD0 ÷HD = R ÷ (R+ELEV.)
比例因子=HDg ÷HD0 = 1 + Ym2 ÷ 2R2
格网因子=HDg ÷HD = 高程因子×比例因子
二、我国设置格网因子的情况(常规默认为1)
一般来讲,为了计算和施工方便,我国设计部门大都采用局部坐标系,即:视测区水准面为平面,或以测区平均高程面为投影面,以测区中央子午线为高斯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的坐标系(冶峡项目的设计导线网水平距离均为投影到2100高程的,和咱们施工构造物所处高程面一致,所以不需要再进行设置格网因子,也就是说高程为0,比例因子为1,格网因子也是1);这时的ELEV.=0 和 SCALE=1,于是格网因子(GRID FACTOR)=1.000000——就是不改正,所以仪器公司在提交全站仪的时候,习惯上通常将格网因子改正功能暂时关闭,避免了误输入ELEV.和SCALE值而造成格网因子改正带来的坐标与距离的不一致的可能。
三、需要输入格网因子的情况
当测量平面坐标系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