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适用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8 11:41:04
经济学存在的基础是稀缺性。正是因为稀缺性,一个理性人才会想方设法地衡量,决策。如果是在一个物质资料极大丰富的天堂,人人都按需分配,是断不会存在经济学的。
我们当前的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利益而活动。但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好像某些现象不符合经济学,比如:一个女的很爱一个男的,心甘情愿牺牲自己的利益,对他好。按照成本与收益的原理,她没得到任何收益,她也根本没想得到收益。还有父母对子女等等,总之就是感情问题。涉及到人的情感的情况,经济学好像就不成立了。
我知道经济学有一个“理性人”的假设,但不能就说这种情况下,那女的不算理性人吧,父母不属于经济学讨论的理性人吧?那女的也好,父母也好,都面对着稀缺性:金钱,时间,精力等等。这些都不是充足的。既然这样,他们也该符合经济学规律啊。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望达人们帮我解决一下这个困惑。
比如还有:感恩的问题。一个人为了感激另一个人,主动找上门,给他100万。(以后两人不会再见面——这就排除了为了索取回报的企图。)他付出了100万,收益在哪里呢?他为什么要选择送100万呢?不送才是他的最优策略啊。

我们当前的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利益而活动。但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好像某些现象不符合经济学,比如:一个女的很爱一个男的,心甘情愿牺牲自己的利益,对他好。按照成本与收益的原理,她没得到任何收益,她也根本没想得到收益。还有父母对子女等等,总之就是感情问题。涉及到人的情感的情况,经济学好像就不成立了。

这个怎么会没有收益呢,女的喜欢男的。那么她的收益就是恋爱以及恋爱之后给他带来的收入,不一定是直接经济利益上的啊。父母亲的例子情况类似啊。
送100万这个例子,他也有收益啊,比如良心上的收益,以及自己名誉上的收益。可能你觉得不值得,但是人家觉得这个和100万是等价的。
经济学上的收益不仅仅是指的物质上的收益。

西方经济学中的各种状况都是有条件制约的,也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存在的行为。你所提到的问题可能还涉及到心理学,社会上的财富不仅仅只有物质财富,还包括精神财富。那个100万的例子可以用效用论解释,当一个人有钱之后,他愿意放弃更多的金钱,获得心理上的些许平衡。

呵呵。你很有意思嘛。想来你的头脑太经济化了,法理不外乎人情,更何况是经济。楼下的说的也有道理啊,经济学上的收益并不只是指的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