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要追求幸福和快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18 05:16:45
伦理学上,老师突然提出这样的问题,看似很简单,可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是为什么。我觉得人生很短暂,人不追求幸福和快乐,难道要活在悲痛里么?但这个答案似乎很牵强,求大家帮忙了。

因为这些东西能让人感到愉快,而要达成幸福和快乐的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向自己向往的目标冲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但其本人得到了成长,而且他也会为周围的人和社会创造出财富,而周围人对其的肯定、信赖和鼓励带给他的感觉是进一步肯定了他“活着是有意义的”,这对于其本人来说,不论是身心健康方面,还是待人处事与他人合作方面都是非常有利的,这是一种正面激励,正如我们饿了能立即有事物可吃,吃饱了会产生满足和幸福感一样,这都是作为人这种生物被安排好了的“程序”,正是靠着遵循这些天造地设的“程序”,人才成为了万物之灵。
当然,这里的“幸福”和“快乐”未必就只是自己的理想获得满足那么高深的话题,正如我刚才所说,有时候,往往只是在饥肠辘辘之下的一顿粗茶淡饭,也可以让人非常有满足感。
第一段我着重剖析的是追求自己理想的幸福与快乐,每个人的理想各不相同,追求的东西也自然会不同,这里要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理想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幸福与快乐的产生和周围人的肯定之间,不一定会产生直接的联系。

似乎从记事起,孩子就是追求快乐而逃避痛苦的吧?
肉体上的就不说了,那就像生命的基本性质一样。如果身体受到伤害却不躲避,咱们的祖先是无法存活并进化到现在这样子的。就像缩手反射,跟你主观意识关系不大,是你身体的非条件反射。
那精神世界的呢?
人们为什么总是趋向于获得快乐而逃避痛苦呢?
人之所以为人,很大部分上是被教导出来的,不知道你明不明白十聋九哑的道理,看看狼孩的事迹吧!
婴儿刚开始是无法区分任何事物与自己的,他不知道给自己喂奶的妈妈跟自己是两个物体。
等他可以区分的时候,他会认识到能满足自己需求(要喝奶,要换洗,要搂抱,)的妈妈,与自己不是一体的,原来自己的需求有时候是无法满足的。于是在婴儿的精神世界里,“它者”出现了,而在此之前他的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婴儿感觉到了缺失,他有时候会体验到那种缺失,他会想终止这种缺失,终止这种焦虑,他总想回到那个什么需求都可以满足的世界里,即没有“它者”的世界里。那时候的婴儿,可以说他的内在驱力就是逃避那种丧失的体验,他的欲望就可以简单的说为无所缺。即他的欲望就是希望自己能什么都不缺,什么需求要求欲求都能被满足,而这样的世界是不存在它者的,也不存在语言。
所以我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