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的原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2 23:39:55
请问学而时习之的原意是什么?也就是孔子当时说这句的时候本来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不是平常那种理解。以前查阅了一些资料后,我认为学是一种鸟。习是鸟扑打翅膀的意思。应该理解为学鸟啊不时地扑打翅膀,不也很快乐嘛。然后孔子后几句再类比,第一句是借物起兴。现在按现代汉语的理解太牵强了。不知道这种想法可行不?很久,忘记是怎么从哪里受启发萌发出这样想法了。希望能够被证实。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我确实很想知道学字的来源,学是不是和莺有关系?

“学”就是指学习,在古语中还没有把“学”做为某种鸟类的意思,“而”是关联词,在这里表示递进,“时”指“时常”,“习”指“温习”,“之”是代词,意思是“它”。这句话原意就是“学习并且时常温习它”

lz从哪里看到的这种理解法啊??
很奇怪
从来都是理解为学习并时常温习
没听说过学为一种鸟的
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又学了一点,谢谢楼主!

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几年前,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就播出了北京音乐学院赵汉民教授关于此句深意存焉的节目。但现在的教师教学用书上依然搬用“学到了知识并按时复习”一类的老说法、旧说法。也许有关专家认为,孔子正是讲的平常的道理,正是讲的学习方法,并没有什么深意或者哲理。但是,请问:此句后面的两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作何解释?君不见,我们的周围,“狐朋狗友”千里相聚时做什么?吃喝玩乐,无“俗”不作。君不见,我们的周围,那么多人勤奋刻苦为了什么?功成名就,显身扬名。那么,孔子的这两句(这两句是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同探讨问题,才是真正快乐的事;当我们努力做事并不是为了显身扬名时才能如鱼得水,才是人中真君子)就显得不同凡响,立意高远。这后两句立意既然如此高远,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否认它们的前一句“学而时习之”所阐明的是知行合一的大问题、做人做事的根本问题呢?孔子开篇即讲知行合一,知后要行,知后更要进一步行,实是一部《论语》的大关节,实是贯穿《论语》始终的一根红线。

学习了并经常去温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