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岩羊的生活特点与地区环境的关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1:09:23
要写语文论文的 (初一)

岩羊与贺兰山
  岩羊(pseudois nayaur)又名石羊、崖羊和蓝羊、青羊。前两种称谓是根据它栖息地的特点起名,后两种称谓则是根据它的体色起名。岩羊属偶蹄目牛科羊亚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动物生存委员会(IUCN/SSC)收录为低危种。它是一种典型的晨昏性活动动物,栖息于高海拔的高原、高山裸岩和山谷间的草甸。贺兰山为岩羊提供了最佳的生存环境,如今,这些攀岩高手已成为贺兰山真正的霸主。
  南北走向的贺兰山横亘在宁夏和内蒙古之间,山东侧是宁夏,西侧是内蒙古,岩羊在东侧的分布多于西侧。贺兰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气候和植被分界线,贺兰山以东是草原气候和草原植被,贺兰山以西是荒漠气候和荒漠植被。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贺兰山独特的生物类群,它处于我国八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阿拉善—鄂尔多斯中心的核心区域,与其它生物多样性中心不同的是它地处我国生态环境严酷的荒漠与半荒漠地带,并且区系起源古老、多是古地中海干旱植物的后裔,是戈壁荒漠区乃至整个亚洲荒漠区特有植物的集中分布区,也是我国唯一位于北方的生物多样性中心。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2年,南北长170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总面积20.625万公顷,地跨银川、石嘴山二市六县(区)。保护区内山势陡峭、沟谷深邃、林木参天、植被丰茂、景色怡人,是贺兰山岩羊集中栖居的地方。自保护区成立以来,保护区各项工作得到了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自治区林业局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贺兰山两代干部职工的艰苦创业、严格管理、禁伐禁猎、禁牧封育,保护区内的林草植被迅速恢复,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明显。如今,贺兰山保护区成了天然的种质资源库,也是多种植物模式标本的原产地,同时还具有独特的野生动植物种群。由于保护力度的逐年加大,保护区内岩羊、马鹿、石鸡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岩羊的种群数量迅速增长,在保护区内不仅可以观察到各种年龄结构的岩羊,并且岩羊在各个生活期的活动情况,如发情、妊辰、育仔、打斗、集群、取食等触目可及。在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内,观察岩羊的距离有时可以缩短到10米以内,每天清晨与黄昏,在许多有水或植被茂密的地方,总能看到成群的岩羊结队活动。目前保护区岩羊的数量已经从1983年的1500多只增长到12000多只,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11.54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