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北京城最外一层是什么城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23:17:51

明朝时北京城的布局突出了皇权。城有三重,宫城外有皇城,皇城外有京城。宫城又称紫禁城。北京城高大的主体建筑都布置在中轴线上,中央官署集中在京城南部,鼓楼、钟楼位于城北。城内建筑严格保持对称,烘托出宫城庄严的气氛。黄色琉璃瓦屋顶和红墙相配,显得金碧辉煌,充分体现出封建皇帝的威严。

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成的。从全城看来呈“凸”字形。是以一条纵贯南北,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为依据进行布置的。外城南边正中的永定门是这条中轴线的起点,之北的钟鼓楼则是着条中轴线的终点。此时的北京城分内城、外城(皇城和紫禁城位于内城之中)。

所以最外一层就是叫外城,然后是内城,最后紫禁城.

北京城门 “内九外七皇城四” 最里面是宫城,就是皇帝的宫殿,再外面是皇城,办公和贵族居住,在外面是内城,是最先修建的城墙,外城本该在外面包住内城,但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建完,所以只包住内城的南面,使北京城成为一个凸字形
内城九门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
外城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
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京城

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