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有“斗牛”这种活动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2 16:43:09

在中国,其实也有斗牛,贵阳市郊农村的斗牛,是牛和牛斗的一项农闲娱乐活动。斗牛的时间是在插秧之后,收获之前的农历六月至八月之间,地点主要是高坡、孟关两个乡。当地称即将上场参赛的大公牛为“巴郎”,为预祝巴郎胜利,本寨及外寨的亲朋好友均要请巴郎的主人喝酒,叫“喝巴郎酒”,意在壮行。



史书载:“唐代‘春秋设斗牛’纪念李冰。”

自此以后,中国很多地区相应地产生了民俗斗牛活动,多为“以功报德”,以斗牛祭神,纪念对地方治理有功劳的爱民之官。

例如金华斗牛,是为了纪念永康人胡则,胡则在北宋仁宗明道年间为官时,曾为婺、衢两州百姓奏免身丁税,人民对他感恩戴德,他死后被尊为胡公大佛,立庙祀奉,并定时(旧历八月十三日)举行斗牛,以娱胡公。

中国式斗牛是劳动人民自发组织的娱乐活动,与西班牙斗牛的贵族娱乐起源截然相反,是一种发源于民间的娱乐活动。这项平民娱乐活动逐渐被士族阶级接受并喜爱。

曹植七步诗,其实并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而是一首《斗牛诗》:“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块山下,欺起相搪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可见,早在三国时期,统治阶级就已经熟知斗牛这项民间娱乐活动了。

而以“斗牛”为题材的中国水墨画,也深受士族文人阶级青睐。这里更引出一个“农人为大画家一尾师”的典故。

由此可见,中国斗牛文化在古代,上至皇帝朝臣、文人雅士,下至贩夫走卒、农人村老,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中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尤为可贵的是,中国式斗牛没有西班牙斗牛的血腥残忍却更加惊险、壮观,令人赞叹,是一项精彩、文明的斗牛活动。

牛性好斗,在野生环境下,公牛常以搏斗的方式争取牛群的领导权及繁殖期间的交配权,此时两头公牛会面对面以角顶触对方,边摇头边吼叫地前进,以将对手逼退。

中国式斗牛大会,是牛的盛会,也同样是人的盛会,是中国人敬祖尊宗的传统文化中寻根溯源精神和感恩图报、饮水思源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对劳苦功高的牛的奖赏和感恩——让牛在斗牛大会这一天,回归自然进行释放好斗的天性,挥洒最最原始的自然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