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7 11:17:27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端午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由于它与中国端午节的历史文化渊源,导致中韩两国学术界和民间舆论一度出现激烈争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内含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DNA。它不仅展现出了世界各国人民无限丰富的创造力,而且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世界的文化生态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蕴涵民族精神家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猛烈冲击,有的正面临着消亡危险,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端午节是中国古老而重要的节日,起源中国并传承至今,形成一系列丰富的节日文化。但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也有着一套完整的、与中国端午节既有关联又有差异的民俗活动。中国的端午节主要纪念的是伟大诗人屈原并在全国各地有着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可谓普遍性与地方特异性并存;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是从酿制神酒开始,主要包括在大关岭举行的萨满祭祀、祭拜山神以及大关岭国师城隍和女城隍等一系列祭祀仪式。中国端午节民俗活动有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儿童戴荷包、五毒兜兜等,意在驱毒辟邪;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活动则有官奴假面戏、农乐竞赛、鹤山奥道戴歌谣、拔河、摔跤、荡秋千、汉诗创作比赛、射箭、投壶等,多为民众娱乐活动。

诚然,中韩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交往历史悠久,两国在政治制度、法律、哲学、宗教、教育、文学、语言、艺术、科学技术、礼仪风俗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都非常广泛和深刻。而文化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历史上,以儒家思想与汉字系统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曾是韩国的官方文化,许多韩国大学者都精通汉文化:以崔致远为代表的新罗诗人曾与中国唐代伟大诗人一起创造了唐诗的辉煌;被尊为“高丽李太白”的高丽朝大诗人李奎报(公元1168―1241年),在其50余卷的著述中,收录汉诗2000多首,他把“李杜”视为“日月”,在其许多诗作中表达了对李白由衷的崇敬。另外,在中国佛教徒心目中享有无限崇高地位的地藏王菩萨是与新罗国太子金乔觉(公元696―794年)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金乔觉于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