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枉过正,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3:09:05

矫枉过正
【解释】:矫:扭转;枉:弯曲。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出处】:《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物极必反
【解释】: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出处】:《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鹖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否极泰来
【解释】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出处】《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1、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2、《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3、《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鹖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