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释“京剧革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6:30:44
名词解释“京剧革命”

“京剧革命”从《逼上梁山》开始

所谓“京剧革命”,分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关于内容,齐燕铭回忆说:《逼上梁山》把林冲和高俅之间的矛盾赋予了政治内容,即写林冲主张抗敌御侮,高俅主张妥协投降,将之作为两种政治矛盾的反映,而把高俅谋占林冲妻子的内容推到了第二位,这就与《水浒传》以及过去同一题材的戏曲和电影,仅限于描写林冲个人苦难遭遇截然不同。剧本旨在描写主人公林冲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思想转变的过程,也即特定历史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的形象塑造。

至于表现形式,除了保留原剧若干特点之外,又吸收了秦腔《打渔杀家》的表现特点,如情绪高亢的齐声合唱等。对人物形象也力求突破旧剧行当的限制,按照剧中人物思想情感和性格的要求,运用京剧艺术形式重新塑造;唱、白,着重于人物内心的表现,不拘于程式,如林冲,就采用了武生的功架和念白,同时兼用了须生和武生的唱法,来表现林冲的性格以及随着思想觉悟的提高,其态度的转变。此外,在脸谱、化装、舞台设计和装置等方面,都有一些创新。

齐燕铭总结说:这出戏是用阶级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用京剧形式写新历史剧的试验,同时又是对京剧形式的一次初步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