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土地改革的经验及其对中国大陆的启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0:35:49
谢谢!

湾土地改革的变迁 经验值得大陆吸取

中新社台北二月五日电

题:台湾土地改革的变迁

在台北市八德路和敦化南路交叉口,有一个“土地改革纪念馆”。五日,记者前往采访,转到大楼后巷入口,上到十楼,即是纪念馆所在。这个一九六七年三月十一日始设的纪念馆,首先介绍了先秦以来中国历代土地制度,包括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演变过程,有井田制、王田、课田制、均田制、官田制等;也介绍了一九四九年后台湾土地改革情况,包括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耕者有其田”、土地重划等内容,以文字图表和历史照片为主,配有情景模拟和多媒体展示。

为进一步了解台湾土地改革的变迁,在该馆高贻芬女士的介绍下,记者来到九楼的“中国地政研究所”继续采访。

该所研究员、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建筑系教授林元兴对记者介绍,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台湾的土地问题和大陆一样,农村裏佃农多交租于地主,负担重、生活困苦。一九四九年后,当政者总结了农村问题是在大陆时期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考虑如何让农村安定。农民的租额由原先的“二五”(即租额为收成的一半),再减少四分之一,成为“租额一律以不超过正产物收获量千分之三百七十五为准”(即 “三七五”)。随后是公地放领,将逾十万公顷的公地放领(即总卖价分十年卖)给二十多万户的原租农民。

一九五三年后是“耕者有其田”。当局作为仲介,地主除保留相当於三甲(一甲约等於一公顷)中等水田的农田,其余被徵收,同时获得七成的实物土地债券,三成的台湾水泥、工矿等公营事业股票;农民分十年缴交所买农田的地价。

他说,辜振甫家族现在有较多台泥股票,即是当时拥有很多田地的缘故。

他表示,再后来就是土地重划。农地通过交换分合,并规划灌溉等设施,提高土地综合改良,适应了现代化农业需求。而随著台湾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大,重划开始转向解决城市土地问题,根据地价涨幅土地增值税为百分之二十至八十不等,近年来由於地主的影响力较大,土地增值税调为百分之二十至四十。

林元兴总结,台湾的土地变革,早期是土地所有权的重新分配,后期则较注重土地利用。通过都市计划和区域计划,土地分别被定为农业、工业、住宅、商业、保护区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