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4:28:12
琴诗
——苏轼 (宋)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作者是如何从两个方面谈“琴”的?

2.苏轼善于从日常生活和普通的小景小物中悟出新意妙理,写成引人深思的理趣诗,如《题西林壁》,你觉得此诗传达了一个什么道理?

1.作为器具的“琴”,和作为操作者的“弹琴人之指”。
2.工具和操作者缺一不可,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 这可算是对世界本源的一种探究:究竟是客观的琴重要呢,还是主观的弹琴者重要呢?离开了琴,弹琴者难为无声之奏;离开了弹琴者,琴的韵律无法传达。世界是二元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1、匣中之琴和手中之琴
2、一支乐曲的产生单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琴不难掌握,指头人人有,但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和弹琴技术的差异很大,演奏出来的乐曲是否悦耳可就大不一样了。琴和弹琴者之间互相依存,有琴无人弹或有弹琴人却无琴都是不行的。诗里用了两个提问,让读者在品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不同的意味来。

1. 通过琴在指间和琴在匣中的对比,通过琴与指的对比

2. 万物不能只看外表,必须看清它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