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字条读音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9:32:55
最近自己在学古汉语,我看到一本老教材引用了说文解字的范例解释“合体象形”概念。是这样的:
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厂”是指山崖、山坡,为此。口为主,表示石头。离开“厂”的陪衬,它就不一定表示石头了。“厂”是“岸”的古字,读岸。
上面一段文字是不是说“在厂之下”中的厂要读成“岸”?上次我也在这里发问教材说“且在邦域之中矣”中的“域”,是国的本字,读如国,是不是要读成国,有人跟我说读如是古汉语解释专用词,一般没必要读成国。还有就是读如若读成本字,是不是也是对的?只不过最好按照现代读音读罢了。

厂,han三声,呼旱切,音罕。(《王力古汉语字典》)
  谈一点不成熟的观点:在读古文时,即使知道某字当时的读音,也最好按现代读音读。
  首先,古音与今音不同的字很多,有时上古音和中古音还不一样,加之有些字的古音还没完全定论,要想回溯到古文作者生活的年代,按当时的音韵完整地读一篇古文,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读一篇古文,古音今音混杂,就象说汉语夹杂英语、说英语夹杂汉语一样,反倒不如清一色的今音。
  其次,历朝历代都城不同,当年的官方语言或者说“普通话”,可能是今天的陕西方言、河南方言等,按当时的读音读古文,虽说很地道、很正宗,但大家未必都能听得懂。
  当然,有几种情况还是尽量读古音:
  1、该字本身是个古字,仍读古音。比如刚才说到的“厂”(han,山崖),绝不是今天的工厂之“厂”,后者是繁体“广+敞”的简化。再如《说文解字》中的“听”(yin,笑貌),绝不是今天的聆听之“听”,后者是繁体“耳+王+德右边”的简化。即:古“听”与今“听”,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汉字,两次单独的造字过程,阴差阳错地造出同一字型,两字不存在任何传承关系(这和同一个字的字义,在历史上发生了引申、演化、隐喻致使古义与今义不同,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厂”亦然。所以,如果我们读古文,遇到表山崖的“厂”,仍读han;遇到表笑貌的“听”,仍读yin。
  2、古代地名、人名中的字,尽量读古音。古代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所指地域范围既没扩大也没缩小,可依今天标准语音。
  3、古代诗词中某些字,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中的“斜”字,不读古音xia将严重破坏诗词韵律,当读古音。
  补充说明:
  1、今天应该怎样读古文,本人孤陋寡闻,未见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等部门制定的相关规范。本人观点仅属一家之言。
  2、说有些字的古音尚未定论。基于三种认识:其一,音韵系统相当复杂,在确定了声母、韵母、声调后,还要搞清很多细节问题(如发音部位、发音长短等方面的细微差别),才能最终读准。其二,考证古音的可信资料不多。例如,大徐本《说文解字》当属权威了,但徐铉不通古音,差错很多,已成定论。有些韵书没有反切,只粗略标注“某声”。不得已,有些学者只好从诗经韵律、联绵字读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