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罗斯福新政中倒牛奶现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7:51:53
政府同农场主签订了大量减少耕地面积的合同,并销毁小麦、马铃薯和牛奶等农牧产品,屠杀猪、牛、羊等牲畜,以控制基本农产品产量和牲畜饲养头数,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民购买力。开始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但后来却发现.这是当时不得不采取的办法。”那么,既然当时美国经济如此萧条,这么多人等待救济。为什么政府不把这些剩余的产品无偿分给有需要的民众?

请给我一篇论文,谢谢啦。急!!!
需要长一点的论文,谢谢。

第一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其一般特征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工人急剧增多,信用关系遭到严重破坏,物价下降,现金奇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个别企业的生产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但整个社会生产却处于无政府状态,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比例失调;同时,资本家为了追逐利润,一方面盲目扩大生产,另一方面拼命剥削工人,造成生产巨大增长的趋势同劳动群众有限购买力之间的矛盾。上述矛盾的发展结果,必然导致生产过剩危机。这种生产过剩,并不是绝对的过剩,而是一种相对的过剩,不是说生产出来的东西超过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而是同劳动人民的购买力相比,超过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所以,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一方面,大量商品堆积如山,卖不出去,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量农场主叫喊生产过剩,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把棉花、布匹烧掉;另一方面,日益增多的失业工人家庭正在为得不到必要的食物营养而犯愁。

由此可见,“倒牛奶”只是为了解决经济危机。资本家的本质是没有限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倒掉牛奶,只是因为此时牛奶的价格太低,而为了维护较高的价格,他们宁愿倒掉牛奶,等待价格回升再重新生产。

第二篇:经济危机,简单地说来,是因为生产过剩,而消费者没有那么多钱去买东西;结果,产品大量积压。从“供给-需求”关系来说,生产过剩必然会导致需求不足。资本家赚不了钱,宁肯把产品扔掉也不肯去救济穷人。资本家为了使产品和消费的矛盾得到缓和,除了毁掉商品以外,还大批解雇工人,缩小生产规模,甚至停工停产。

资本家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从1929年秋天开始,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首先向美国,随后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席卷而来。在这场危机中,欧美各主要国家的经济瘫痪了,生产倒退了20多年。这场危机持续了4年之久,使大批企业倒闭,3000多万工人失业。危机所造成的损失总计约2500亿美元。

“为什么非的倒掉呢?直接把价钱抬高不行吗?把价钱抬高点,底了不卖,这样不是更可以赚钱吗? ”经济危机的时候是不可能这么做的。因为把牛奶倒掉后,供给就少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