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里,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实验中,如把红磷改成硫,把烧杯里的水改成Na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5:47:15
请问: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里,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实验中,如把红磷改成硫,把烧杯里的水改成NaOH 溶液后,实验为什么能够成功?
谢谢这位朋友的回答,我知道二氧化硫能被氢氧化钠吸收,问题是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后,减少的体积怎么还与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相同呢?

S燃烧后虽然产生气体SO2,但能被NaOH吸收(或者说与NaOH反应),使容器中依然存在压强差,因此能成功
-----------------------------------------------------
附:这种实验只要保证不生成气体或将气体吸收即可
-----------------------------------------------------
看来你还很好学的嘛,初三似乎没学过物质的量(mol),简单跟你说下:
你看这个方程式:
S+O2====SO2
O2与SO2的系数是1:1
在高中的时候你会学到,一般情况(标准状况)下,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它们的体积比等于系数比(对于初三只能这么说了~)
-----------------------------------------------------
从头到尾再完整说一次:
燃烧生成与消耗O2等体积的SO2,然后被NaOH吸收(水面会略上涨,但对压强影响不大,可忽略),然后产生了压强差,最后打开弹簧夹,让水通入~

题目中主要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体积)所以实验的关键就是要一种物质与氧气反应,把空气中氧气消耗完 氧气耗完了,气体体积减小 压强减小 外界大气就会把水压入瓶中 水补充了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所以可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S+O2====SO2 反应中消耗了氧气 产物二氧化硫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实质就是氧气被消耗 然后用水来补充 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