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前期的国君的实际管辖范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8:44:42
比如鲁国,国君据曲阜,卿大夫在其他地方筑城以居。有些人甚至都没给国君打招呼就开始圈地盖炮楼了,国君也不禁止。

这时所谓的“礼崩乐坏”才刚刚开始,那么是否依礼制这些行为是说的过去的呢?那是的诸侯对卿大夫是否只是名义上的管辖权,就像周天子之于诸侯一样?

那么国君的赋税,军备,兵员,应该也只限于本城范围了?其他城邑只有道义上的援助,但没有必尽的义务?
我的问题重点是:当时的制度是如何规定的,比如礼记或其他史料里有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你说的“国君据曲阜,卿大夫在其他地方筑城以居。”是符合“周礼”的,按《周礼/地官司徒》中述:“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参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参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又云:“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沟之。”
春秋前期鲁是大国,好象已经是公国了。按周礼应“封疆方五百里”,那么在这方500里以内国君造都鄙完全符合礼制。因为当时遵循的礼制是“周礼”,没给国君打招呼就开始圈地盖炮楼这不合礼制,但假如是在方500里外造却是钻了政策空子,估计国君也不好说什么,“礼崩乐坏”的现象其实有部分原因是周礼已经不合时宜造成的。
诸侯对各封邑确实只有名义上的管辖权,否则就不会出现三家分晋的现象了,居然六家联手共同出兵进攻晋君,还把国君给灭了,真的不可思议。
那么国君的赋税,军备,兵员,应该也只限于本城范围了?不是的,国君分封不会把领土分完,他还有许多直辖地,他也要讲究平衡。
《周礼/夏官司马》:“王执路鼓,诸侯执贲鼓,军将执晋鼓,师帅执提,旅帅执鼙,卒长执铙,两司马执铎,公司马执镯——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搜田,有司表貉,誓民;鼓,遂围禁;火弊,献禽以祭社。”、“王载大常,诸侯载旗,军吏载旗,师都载旃,乡家载物,郊野载旐,百官载旟,各书其事与其号焉。其他皆如振旅。遂以猕田如搜之法,罗弊,致禽以祀祊。”
可见,各封邑比作诸侯,按周礼还必须要在练军时参加,作战时也要一起同往。

国君肯定控制有很大一片土地,由国君族内人或着指定人管理。但是你说的那种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而这也促进了后来的中央集权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