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黄石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是什么季节的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4:32:33

三衢道中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注释 曾几(1084-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北宋末南宋初的诗人。大诗人陆游是他学生,对他的从品和创作非常钦佩。①三衢――三衢山,在今浙江省衢州市。②梅子黄时――长江下游,梅子在阴历五用黄熟,这时节往往阴寸连绵,称为“黄梅雨”。③泛――漂浮,这里指行船。④却――再,又。这首记游小诗,写一次初夏时节诗人在三衢山中旅行的情景。第一句写天时,第二名写行程,第三句和第四句介绍沿途景象,有山有水,有声有色,色彩鲜明,节奏轻快,读来仿佛自己也在伴随诗人一同游览,用诗家的话说,就是“如临其境” 了。乍读起来,我们觉得这首小诗写得明白如话,一下子就全懂了。实际上,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它的含蓄。譬如第一句写天时吧,不说是四用,不说是夏初,偏说“梅子黄时”,这样不仅在诗中引进“黄梅”的形象,而且在人们印象中又和“黄梅雨”联系起来。阴雨连绵的黄梅时节,出门远行,麻烦还会少吗?然而今年不同往常,每天每天都是大晴天,这在进山旅行的诗人来说,该是怎样的喜悦呀!所以“梅子黄时”和“日日晴”之间,有一个语气上的大转折,而在这转折里面,正包含着诗人非常喜悦的激情,一开始就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再说一路上的景象。诗人乘小舟来到溪水尽头,舍舟登岸,沿着山间小路继续游览,那景色是绿阴蔽日,黄鹂啼鸣,真叫人心褆清爽啊!但诗的后两句写的只是山中景色吗?不然,其中也涉及“来时路”――乘船进山时的汲水两旁。诗人是通过比较,表现山路和溪边景色的异同:“绿阴不减来时路”,山路和溪边,一样的林木繁茂,绿叶森森;“添得黄鹂四五声”,这只是山上,溪边没有鸟叫,只有一片静谧、幽深。这里我们是从“不减”和添得“的比较来看诗人一举两得的含蓄笔法。若问,山路上多了几声黄鹂的啼鸣,就不再那么幽静了吗?那也不然。古诗说:”鸟鸣册更幽。“是不是这样,可以联系自己的经验,细心休会。(参考自网络)

春末夏初,两季交界之时

“梅子黄时”应为江南的梅雨季节,一般在公历6月

梅雨时节,6月份

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