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书中的《大学》的几个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0:43:40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亲”貌似翻译为“新”,是使~~革新的意思,但我翻《古代常用字字典》没有这方面的意思啊,我不知道为什么~~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中,我不懂为什么要先“定”后“静”,为什么坚定了志向就能心不动了呢?
3`“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为什么要先格物致知才诚意正心呢?平时学习不是要端正心态才致力于学习么??

1、“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 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古代常用字字典》所收录的汉字有限,你买个全一点的看看。
2、“定而后能静”指“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是“不躁”,而不是“不动”。
3、我也认为你说的比较对,要知道,儒家未必全部正确,有些方面儒家不如法家,建议你儒家法家的著作一起看,因为这两家是对立的,一起看更能对这两家有辩证的认识。

1.“亲”通“新”。这个事通假字,翻译古文时,字的意思可以变通一下的。
2.你心中有了目标,坚定了意志,心就不会被外界所影响了。可以借鉴一下意识的能动作用。
3.“格物致知”包含现在所说的“实事求是”精神,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钻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