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喝河水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9:56:23
直接喝河水吗?
河里如果有人小便,洗衣服还怎麽喝呀?

喝井水。。喝河水也是在前线打仗的士兵不得已才用之 .

呵呵,你没听过探险队在沙漠里缺乏水源,连自己的尿都喝吗? 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河里有大便也不顾了。

1、古代没有专门的民用饮水处理机构,所以一般都是就地取材。通常更多使用的水源,就是井水,其次才是河水(因为一般河水是用来洗涤的);

2、由于水井需要经常清洁和保护,古人也发明了许多清理水井的方式,包括:

(1).“渫”。东汉荀爽认为,渫是去秽、清洁之意,类似后世的淘井,定期清除污泥,使井水清洁。这一做法后来成为一种民俗。春秋时期每年春天都要淘井一次,《管子·杂篇·禁藏》中记载了当时的情况:“当春三月……杼井易水,所以去兹毒也。”大概意思是,每年春天三月份淘井换水,消除水里的致病物质。到汉代,水井保洁则定在夏季用水高峰来临时的夏至,《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是日浚井改水。”提高水质,以减少因直接饮用不洁井水而引起的季节性疾病的发生;

(2).“甃”。三国时虞翻解释,“以瓦甓垒井,称甃”,就是改进造井工艺,用陶瓦片加固井壁,防止和减少泥土散落井水中,目的除延长水井使用寿命外,也意在井水的保洁;

(3).“幕”。此法是给水井加上盖子,防止杂污物掉进井中,污染水源。到北宋这一条更受重视,当时都城东京(今开封)街头的井都设有围栏,盖上盖子,讲究一点的上面还搭建一个棚子,井盖上锁,防止老鼠、臭虫落入井内和调皮的孩子往井里乱扔杂物,把井水弄脏。

3、另外,井水本身的水质也分三六九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水部》中有这样的观点:“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明许次纾《茶疏》称,“古人品水,以金山中泠为第一泉”,这种水其实就是山泉,从地脉远处来的,被视做泡茶的最佳用水。近处江湖渗来的井水次之,至于城市近污水沟渠、下水道的井水,水质最差,根本不能饮用,“气味俱恶,不堪入药、食、茶、酒也”。对水质较差的井水,最简单的处理办法是将水烧开,待其冷后杂质便澄沉下来。烧开水是古人喝上纯净水最简单、最便宜的方法,这在今人看来太小儿科了,古人却经过了一个较长的实践过程,才发现和确立之。但是,如果用水量大,“烧煮法”显然是无法满足需要的,也浪费柴草燃料,增加成本。比如黄河水杂质最多,很浑浊,但黄河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