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为什么主张阶级专政,而不主张无政府主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1:11:41

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社会思潮,20世纪初传入中国。中国早期无政府主义者在冲击封建政治和礼教方面起过积极作用。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无政府主义者便把反对的矛头主要指向马克思主义。1919年5月,无政府主义者黄凌霜在《新青年》上发表《马克思学说的批评》一文,向马克思主义公开挑战。文章根据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1842―1921)的“互助论”,认为“互助”是人类社会进化的动力,“国家”是人类互相“仇视”、“嫉妒”以及“相侵相夺相杀相害”的根据,反对一切国家和强权,反对暴力革命,反对任何组织纪律,鼓吹个人的绝对自由,攻击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他们要求立即废除一切国家,废止一切权威,立即实行“各取所需”的分配原则,实行“绝对自由”的“无政府共产主义”。在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中,无政府主义一度曾占着优势。1919年至1920年间,无政府主义团体有近50个,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刊物和小册子达70多种。1920年9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谈政治》。随后,李达在《共产党》上发表《社会主义的商榷》和《无政府主义的解剖》,李大钊在《少年中国》上发表《自由与秩序》,蔡和森在《新青年》上发表《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等文。1921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学会新年大会上讨论“改造中国与世界”问题时指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是补苴罅漏的政策,不成办法;社会民主主义的议会道路是保护有产阶级的;无政府主义的主张是永世做不到的;“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也发表了一些有关讨论无政府主义的通信,对无政府主义进行批判。他们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与资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本质区别,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性;驳斥了无政府主义者在生产和分配问题上的谬论,指出只有“社会的生产力达到无限制的程度”,各取所需的分配原则才是可实行的;驳斥了无政府主义者所谓“绝对自由”的谬论,指出在人类社会中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个人“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即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要有组织纪律和集中统一。论战持续了一年多。这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间规模最大的一场论战,是一次关于社会主义学说的深入讨论。通过论战,宣传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学说,强调了革命团体的组织纪律性,为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