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死后唐太宗叹曰:“魏征逝,一鉴亡矣”该句出自何书何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3:52:53
(唐太宗)叹曰:”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光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偿保以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一鉴亡矣”后面还有几句记不清了。
下来是“、、、、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恶,任善人则国安,任恶人则国弊,公卿之内,情有爱憎、、、、、、可以兴矣,其大略如此。”
麻烦补充完整!
谢谢~~~~~

翻译?????

出自《新唐书·魏征传》:郑公魏征卒。征寝疾,上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征薨,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坚以防已过。今魏征没,朕亡一鉴矣。

翻译:人们用铜作为镜子,可以使衣帽整齐;用古史作为镜子,可以明白兴衰的道理;用人作为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正确和错误。从前我保持这三面镜子,用来慎防自己犯过失。现在魏征去世了,我丢掉了一面镜子啊

======================================================================
原文补充:
帝后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稿,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惟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其大略如此。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

======================================================================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 魏徵》 :“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唐太宗李世民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理。其直谏大臣魏徵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后魏徵逝死,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叹曰:“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镜矣。”

《新唐书·魏徵传》
一鉴亡矣! ( 接下来 )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藁(GAO)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仁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