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 测不准原理的疑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3 03:16:17
如果例子由于量子效应产生了测不准的幅度,例如一个质子的位置测不准度就远超过自身半径的很多个数量级,那么例子被测量到,被拍照又如何可能?

用电子显微镜看一个原子,但是这个原子的位置测不准,范围又远远大于原子的大小本身,那么这个原子的照片是如何可能被拍下的?(拍下整个地球再寻找一个小屋子?)

还是觉得无法理解。
2L和4L的两位大虾的解释不太一样啊,俺更晕了... ...

那些个从小学到大学课本上面的原子的照片,基本粒子的痕迹,到底是真的用某种手段"拍摄"到的,还是根本就是用数学统计方法合成和杜撰的呢?

谢谢!

测不准,当然不可能拍到.拍照本来以光电为基础.但一个光子,电子如何拍.所谓
位置与速度也就有个宏观统计意义了.测不准原理不能以照片为模型理解

你要明确
1 质子没办法被拍到
2 电子显微镜无法观测原子

观测原子一般利用扫描隧道探针,也叫原子力显微镜

原子从来没有被拍到过

测不准原则 不是位置无法探测
而是 位置能量无法同时被探测
况且,根据目前研究表明,量子效应在某些情况下回被削弱,测不准原则可能并不是正确得。

不是很理解楼主的问题。到底楼主是对不可能找到粒子的位置有疑问,还是对所谓的拍下整个地球再寻找一个小屋子有疑问。
对第一个问题,所谓的粒子位置的测不准度,指的是对处同一态的粒子进行多次测量所得到的多个粒子位置的不确定度,而非对一个粒子单次测量会测不到一个确定的位置。如果对一个粒子进行位置测量,从量子力学的角度(不计测量误差),是一定可以得到一个准确的位置的(但对同一个态的多次测量得到的不是一个相同的准确位置)
对第二个问题,“拍下”一幅大范围的照片再从中寻找粒子并不是那么困难,因为照片背景就是一片空白,从中寻找“放光”的粒子并不困难。
另外这个问题只对基本粒子有效,常温下原子的坐标不确定度似乎是远小于原子半径的。

谁说原子拍不到呢?原子和分子相对于物体来说,都是很稳定的存在。

无法理解时人就会产生莫明的恐慌,所以要想办法找一个理由,或者假设成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