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两段话包含的辩证法思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3 02:44:42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这样两段话: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请分析这两段话各自包含的辩证法思想。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4章)“合抱之木”是从“毫末”逐渐生长起来的,但是在它成为“合抱之木”的时候,它跟“毫末”就有质的不同了。“九层之台”,是一点一点的土积累起来的,但在它成为“九层之台”的时候,它跟一点一点的土就有质的不同了。
简单的说就是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有”与“无”,“长”与“短”,等等,都是以其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有”也就没有“无”;没有“长”也就没有“短”,反之亦然。这就是中国旧日常说的“相反相成”。 简单的说是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这两句话的大概意思是:
“几个人一起才能抱住的大树,是从一棵小树苗开始生长的;九层那样的高台,是从一铲一铲泥土开始累积起来的;行走千里远,从脚下一步一步开始。”

第二句的意思你肯定知道,不说了。
第一句的辨证法思想:不要看到事物的现在,就认为事物一直是这样的。他也有个产生,发展的过程,看到事物现在的形态就要想到他过去和将来的形态。以静止的眼光驱动动态的眼光看待事物。
第二句:不要把这些度量绝对化,他们的产生都依赖于他们的另一反面,即他们需要一个比较来衡量他们。把你的视野扩大到整个物质世界,就没有了所谓的长短,高下了。如:你说电线很长吧,比起来电线杆是短,那 比起禾苗,电线杆是长还是短呢?又如:我们知道那些人美,那些丑,因为我们心理早有了个标准。假设你现在是个面目和我们截然不同的外星人,而且你生活在外星人之中,你能分辨出外星人中谁美谁丑吗(忘掉你是人类,忘掉你脑子里人类的相貌标准)?你可能觉得他们都一样吧。你全无审视外星人相貌的标准,你自然找不出谁美谁丑。这个标准有了,那美丑就同时产生了,不可能单独存在。就想你不能说全世界的人都长得丑或者美一样。

这种题目出得让些人不得不多打些字,你这真是害人玩文字~~
题目意思说深则深得无底,说浅则家喻户晓,辩证法思想是:任何事情都不要看它的表面凭自已的直觉而一概定论(从前、现在、将来)就是这样。。

第一句: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只有通过一点一滴量的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质变.没有量的积累,质变就